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东阳卢宅:一指流沙凝固卢宅往昔风华

2020-06-24 16:02:23    来源: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一望无际的碧野上,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堆砌出烟火楼台、参差人家;古道辐辏,点缀着道道牌坊、座座路亭,勾连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旋律……

年已七旬的卢启源站在这一幕无比熟悉的场景前,眼眶潮潮的——时隔50多年,梦中的家园在这一刻“回归”。20平方米的沙盘模型,历历再现了50年前卢宅旧貌。

50多年前,卢宅所留存的41幢厅堂祠宇、25座牌坊门楼、6座书院、2座藏书楼以及12处园林庭院、13座寺庙佛殿,构成了雅溪卢氏800多年风雅物象的余韵。然而,时间如风沙侵蚀了卢宅当年的风华,不断地肢解吞噬人们对它的记忆。卢启源和卢宅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们历时一年,用沙盘拼合历史记忆,复原历史风貌,凝固了卢宅最后的高光时刻。

请输入图片描述

它曾经美而不自知,却毁于天灾人祸

雅溪卢氏被称为出东阳县城东门的第一大家族。相较于这个大家族五百多年来科甲连绵、世代簪缨的荣耀,数量密集、类型丰富的传统建筑,聚族而居、溪水绕舍的村落格局,负阴抱阳、三峰列峙的借景造势,才是卢宅的不世之美。遗憾的是,卢宅一直处于美而不自知的状态。直到1988年东阳撤县设市前夕,卢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才开始正视这个聚族而居的传统村落,颇有点“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意味。

“北宋时,范阳卢氏后裔卢姜迁到浙江,其后人卢寔(又名卢寿)迁至东阳,定居于白云巧溪。南宋时,卢寔四世孙卢员甫迁至雅溪,创建了雅溪卢氏,到十三世析而为四。”站在沙盘前,卢启源仿佛打开了记忆匣子。他指着沙盘建筑:“当年四个房头各有一个中心厅堂。大房迁居到井头后,建造了敦睦堂;其他三个房头围绕‘荷花芯’建宅定居。二房在雅溪中河上游段西侧、卢宅街南建了复荆堂;三房在雅溪中河和西河之间建造了肃雍堂;四房在雅溪中河和东河之间择地建造了树德堂。从雅溪卢氏十三世(明永乐)以来,卢宅逐步形成了以大宗祠为中心,三组相对独立的家族聚居古建筑群,三足鼎立之格局一直沿袭至现代。”

1961年4月,卢宅古建筑群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8月,“破四旧”运动席卷东阳,卢宅首当其冲,25座牌坊门楼成了“造反派”的眼中钉。卢宅村民清晰地记得石雕牌坊在经历打砸后,高处的构件仍巍然耸立,后来有一石匠路过,出主意用麻绳将其缚住后猛拉下来。就这样依法炮制,25座牌坊轰然倒地,悉数被毁。与此同时,一大批珍贵的库藏文物被集中到县城南门广场付之一炬。几年之后,烈愍祠(现吴宁四小旧址)、锡祉堂等古建筑也被毁。

请输入图片描述

1988年1月,卢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1989723日,东阳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卢宅部分传统民居拔地飘忽、杌陧乘槎。最负盛名的肃雍堂,甬道积水深达一米余。这场洪水也是有史以来令卢宅受创最深重的天灾,它深刻地改变了卢宅的传统村落格局。“次年灾后重建时,市里要求灾民就地重建家园,幸存的一批古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境地。在当时情况下,政府文保部门无奈地采取了下策,把雅溪中河以西、肃雍堂东侧的居民迁出,而把中河以东的大宗祠门楼、树德堂、惇叙堂、嘉会堂、善庆堂等集中到肃雍堂东侧地块,实施所谓的易地集中保护。其他如复荆堂、申锡堂、一经堂、五台堂、毓台堂、韦和堂等许多厅堂则任其自生自灭,相继被毁。”说起此事,卢启源悲愤犹存,“这样做,一些古建筑算是保存下来了,但因为易地而建,原先的村落格局完全被破坏了,宝贵的历史信息丢失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阳卢宅’也人为地被压缩为‘卢宅肃雍堂’了。”让他至今耿耿于怀的是,像太和堂于1991年被某单位肢解拆除,一些幸存的木雕建筑构件至今还被“束之高阁”,既没有在重建时加以利用,也没有妥加保护。“较之天灾,人祸尤烈。回天无力,无比心痛!”

几度重创后,2005年,卢宅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世界百处濒危文明遗址名录,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卢启源百味杂陈。从那时起,他的心中就盘桓着一个念头:采用合适的方式,恢复卢宅历史风貌,抢救性地保护好历史信息。

请输入图片描述

历时一年打捞记忆,把美从平面化为立体

因为缺乏制作沙盘模型所需的设计图,这个计划直到去年夏天才付诸实施。在此之前,卢宅文保所制作了两座沙盘模型,其中一座是以肃雍堂为核心的保护区现状,另一座则是根据卢宅保护规划所作的规划沙盘。卢启源认为,这些沙盘不是卢宅的历史原貌,不足以传递真实的历史信息,制作卢宅历史风貌沙盘模型的念头在这十几年中不衰反强。

去年夏天,村民卢希桃给卢宅历史文化研究会送来了一张1984年的卢宅测绘图。依据这张测绘图和家谱中的宅里图,卢启源等人实地走访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对照老照片,调动各自的记忆,把测绘图转化成平面设计图。许多老年人记忆内容之清晰、维度之丰富,极大地裨益了这项工作。百岁老人卢象高是卢宅的“活地图”,他“揭秘”了两件事:一是卢宅的文峰笔架山,西边的山峰原先有所欠缺,明代时,卢氏先祖组织族人培土种树,年复一年,才有了后来三峰耸峙的笔架形状;二是余庆堂的门楼原先建造在雅溪中河之上,是罕见的骑河门楼,清代时被冲毁,至今河道中残留着几根断柱。

位置精准是设计的关键,形制准确是制作的前提。大家拿着测绘图纸,逐一走访核实,又根据各自记忆,对照老照片以及老人们的讲述,绘出草图。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全贺木艺负责人李伟芳提供了沙盘模型制作的技术。连续两个多月,卢启源几乎天天到位于李宅的全贺木艺“上班”,和工人沟通。他无数次感叹这项工作太难——没见过历史原貌的工人,终归是缺乏现场感和共情感,很难通过他的讲述建构起相应的立体模型,很多时候他只能连说带画,竭力复原历史信息。“像树德堂易地重建后,门坊、照壁、草坪都不见了,所有这些我们都在沙盘上予以恢复。”为了完整呈现卢宅历史环境,沙盘拓宽了四至边界,西起老县城的迎晖门、叱驭桥,以囊括烈愍祠;东到覆船山以安放卢氏十一、十二世祖坟茔;北到东阳江;南到笔架山。山川形貌,村落人家,尽收其中。唯一未能复原的,则是卢员甫始迁卢宅时所建的“四份头”。即便高龄如卢象高,初见它时,也仅剩下一片残基废墟。因此,这组建筑只能沿袭明制而“李代桃僵”。

请输入图片描述

览旧貌而知天人合一,期盼前人智慧照进现实

这是一次耗费心血的“返乡”之旅。伴随着一组组建筑在工人指尖下以模型的形式复原,心痛、愤慨、无奈、悲哀,这些情绪几乎每天都在卢启源的心头翻滚,犹如钝刀割肉。

在卢宅列入世界百处濒危文明遗址名录后,卢宅保护规划也编制完成。从那之后,卢启源就开始了锲而不舍地“游说”,每任市委书记到任后,他都向他们反复陈述卢宅保护的重要性和推进措施。在多个部门支持下,卢宅保护利用一期项目终于完成。遗憾的是,这一期的保护范围主要是位于雅溪东河和中河之间的区域,“四份头”因为位于雅溪中河以西而被排除在外。“其实,无论从历史文化价值还是文物保护利用而言,‘四份头’都是最亟须保护的对象,因为这里是卢宅的根。”卢启源介绍,“四份头”所处之地俗称为“荷花芯”,800多年来,雅溪卢氏以此为原点,不断开枝散叶,才有了今天的村庄规模。至今,这里还清晰地保留着建筑基础、青石天井,周边还有几幢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完全可以实施原址保护甚至主体重建,恢复历史肌理。他还建议把与肃雍堂隔着雅溪中河相望的卢氏大宗祠也列入重建计划——自从卢宅列为全国文保单位后,之后的旅游开发中都把肃雍堂介绍为雅溪卢氏的“总祠”,卢宅村民都觉得有必要纠正谬误。“最重要的是,如果把‘四份头’、卢氏大宗祠都复建回去,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现实,那就是卢员甫刚迁居到荷花芯,建成‘四份头’时,村庄并不正对着笔架山,而是面朝东岘峰。卢氏大宗祠建成后,卢宅与笔架山的关系逐渐趋正;直到肃雍堂建成,才形成了门对笔架的独特景观,这或许与当年堪舆大师卢文泽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卢氏先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卢宅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们都寄望于卢宅下一期保护规划的实施。在他们眼中,这个布局严谨、轴线分明、街巷纵横、院落连片、名园绕舍、坊表林立、祠宇众多、气势恢宏的传统村落,每个细节都充满智慧和哲理。即使是那些星罗棋布看似随意散布的池塘水井,其实是雅溪必不可少的“蓄水池”,起着季节性调节水量的作用。就在不久前,村民惊异地发现,紧邻雅溪中河的夏家池被围入某村民家中。

按照国务院1988年文件要求,卢宅属于全域保护,未经文物保护部门批准,现有任何建筑都不准拆除、改建。如何做到文物保护、民生保障、旅游开发三位一体,再现“三峰雅溪,浑然天成;屏山伴水,建宅居邑”的卢宅历史风貌?也许可以去西荷亭书院看看这座沙盘模型。毕竟,它带给人们的,绝不止是一缕乡愁!

责任编辑:叶梦婷

值班主编:杜羽丰

编辑:叶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