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组数据让金华人津津乐道:2020年末,金华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开创了历史。
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这一成绩的取得尤其引人关注。
请输入图片描述
各种金融数据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存贷款规模,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百姓的富裕程度。
一万亿是什么概念?存贷款双双迈入“万亿俱乐部”,对金华意味着什么?
这一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什么坐标?2020年金华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哪些领域,释放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信号?金华的人均住户存款排名全省第二,民富实力让人惊讶。高位存款的背后,金华的居民消费水平又如何呢?
透过干巴巴的数字,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金华的金融运行轨迹和背后的经济发展密码。
一、“双万亿”处于什么坐标?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作为一个地区银行系统的资金归集和投放情况指标,由于涵盖面广,数据实时生成,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可以作为城市能级分线的客观依据。
金华存贷款余额双双迈入万亿俱乐部,和自己比起来,那绝对是一个大的突破。正如浙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徐井岗所言,宏观层面充分说明金华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巨大财富,是金华经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金华金融实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那么,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双万亿”处于什么坐标?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的总量指标,浙江前三名都被杭州、宁波和温州包揽,这次的存贷款总量排名也不例外。但从具体数据来看,前三名之间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2020年末杭州存贷款总额已经超过10万亿,宁波离5万亿一步之遥,温州接近3万亿。“浙江四小龙”绍兴、嘉兴、金华、台州都已跨入了2万亿俱乐部。 湖州超过1万亿。衢州、舟山、丽水则在5000~6000亿元等级。
而放眼全国,有机构根据各个城市的存贷款总额进行排位,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六个等级。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从数据看,北京和上海,一个作为全国首都,一个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全国最多的机构和企业总部、最优秀的人才,因此整体规模也毫无疑问居全国前两名。
杭州排名全国第五,总额超过10万亿,位于北上深广之后。近年来由于人才和资本的持续流入,杭州存贷款均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并迅速拉开后面的成都、重庆等城市,不断逼近广州。
超过6万亿的有天津,江苏的南京、苏州及中西部重点城市成都、重庆、武汉等。这些城市除了苏州都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均有较强的资金归集和人才集中吸纳能力,同时也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
超过2万亿的城市总共有41个。从省份来看,浙江入榜城市最多,达到7个,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绍兴、嘉兴、台州。其中杭州排名第5,宁波排名14,温州第28。此外江苏5个(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广东4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其它省份均只有省会或计划单列城市入围。
二、1万亿真金白银“贷”动经济发展
先来看贷款。金华市统计局以及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金华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13.63亿元,同比增长19.2%,也是“十三五”以来最大涨幅。
其中住户贷款4524.18亿元,增长14.7%,增速降低5.8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440.84亿元,增长22.3%,增速上浮13.3个百分点。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具体来看,2020年新增贷款1610.9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多增(注:2020年新增部分减去2019年新增部分)665.8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新增578.1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993.14亿元。可以看到,在2020年新增贷款上,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跑赢了住户贷款。
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透露,2020年金华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企业保就业。同时加大了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精准支持民营、小微、制造等重点领域。全市民营经济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新增724.99亿元、484.75亿元、133.93亿元,分别同比多增385.94亿元、318.29亿元、76.02亿元,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9780户。
疫情之下,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中小微企业,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某种意义上就是保中小微。截至2020年末,金华的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047.9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187.86亿元,占比达到82.96%。
再来看制造业。制造业的低迷一度让资本“敬而远之”。2020年金华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一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4.4%、29.4%,增速均居浙江省第一。这背后,可以看到资本加持制造业的力度,2020年有133.93亿元新增贷款流向制造业,增幅达131.27%。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贷款的高位投放,与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相吻合,印证了金华打好实体经济翻身战,经济企稳的态势明显。但也必须看到,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金华的工业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低小散”、传统产业占比高,必须补齐短板发挥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请输入图片描述
再来看一看存贷比。所谓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反映贷款资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根据金华市统计局公开数据测算,2020年,金华存贷比89.1%,达到“十三五”以来最高点,同比提高4.27个百分点。这说明金华的资金利用率变高,金融生态环境变好。而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开数据测算,2020年浙江省的存贷比为94.34%。从上图也可以看到,和省内其他地市比较,金华还有进步空间。
三、金华人越来越愿意借钱?
说完了企业贷款,再来关注住户贷款。住户部门是指由住户和为其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组成的部门。在金融指标中,住户贷款余额和住户存款余额是城市居民流动性财富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内各城市住户部门贷款余额持续高位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与住房贷款持续高增长有关。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2018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住户部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45%-54%,即个人住房贷款占住户部门总贷款的一半左右,是居民负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比例应该更高。
有一个指标叫住户杠杆率=住户贷款余额/GDP,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整体负债水平。
从下图可以看到,近年来金华的住户杠杆率一直在提升。从2015年的62.8%上升到2020年96.2%。而根据浙江省和其他地市公开统计数据测算,2020年浙江省的住户杠杆率是94.3%,金华在11地市中居于中位。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金华城市发展迅猛,居民投资意愿强烈,投资必然伴随着杠杆。另外,近几年来金华楼市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导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也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和省内其他地市相比,排位居中的杠杆率,说明金华房地产的风险相对来说还是可控的,有利于更好落实“房住不炒”政策。
换一个维度来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楼市调控上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每年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25%,或者不应超过GDP的六分之一,否则无法维持继续健康发展。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可以看到,近年来金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占GDP比例都维持在比较平稳状态,并没有超过这两根“红线”。这个维度上,金华的房地产也还是健康可控的。
四、存款总量全省第四,总体实力不俗
说完了贷款,再来看存款。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亦可称作“资金总量”)是衡量地区对资金的吸纳能力以及居民的储蓄能力的指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金华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每年均有所增加,且增长幅度从初期的个位数跳跃到后期两位数,增长势头迅猛。截至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240.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33.87 亿元,增长13.46%。其中住户存款6099.24亿元,增加了706.17亿元,增长13.1 %;非金融企业存款2723.51亿元,增长17.4%。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根据全国各省统计局披露数据,2020年浙江省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52233.5亿元,排名全国省份(北上除外)第三,排在广东省(267638.3亿)和江苏省(177978亿)之后,高出山东省(118349.4亿)近3.4万亿元。增速15.9%保持全国揽金速度最快。
而在全国城市的存款排名前30强中,如上图所示,浙江入围了三座城市,杭州第5,宁波第14,温州第28。绍兴、嘉兴、台州和金华,在2020年集体跨上了1万亿,上了一大台阶。浙江省也成为各省万亿资金总量城市最多的省份,共7个城市。广东省有4个、江苏省5个。可见浙江各市民营经济的活跃以及发展的均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浙江省内11市中,杭州这座高山依然让其他城市望城莫及,54246.5亿元存款在全国也能排到第五位,仅次于北上广深,金融实力力压成都、重庆、南京等城市。
同期,宁波的存款以23988.2亿元排在了浙江第二位,超过了省会城市长沙。数据就是这么现实,虽然宁波也很优秀,但与杭州的差距确实有点大。一方面杭州有着省会优势,另一方面杭州的新兴产业成为了金融业的重要支撑。
温州虽然相比杭甬差距较大,但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中,仅次于苏锡佛莞和南通,排名第六位。
金华存款以11240.3亿元位居浙江第四位,领先了绍兴、嘉兴等传统强市。而在其他核心指标中,金华基本处于了全省第七的位置。金华存款如此之高,也是自身实力的体现。金华下辖县市的产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比如东阳红木和横店影视、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等,都足以让金华老百姓提前富裕了起来。
剩下四个都是人口规模比较小的城市,但湖州也高达5956亿元,即将突破6000亿。包括丽水、衢州和舟山,在同档次城市相比中,他们的存款也是很高的。
有机构根据2020年末金融存款余额统计出普通地级市20强。我国普通地级市有200多个,城市能级相对较低,所以在金融数据上不占优势。地级市之间可以横向比较,没有城市能级干扰。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这份榜单中(杭甬两个副省级城市不参与排位),温州排名第六,金华、绍兴、嘉兴、台州等五个城市占据9到12位,整整齐齐。入围的五座城市存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可见浙江省的发展是比较均衡的。
这20强城市中,江苏省城市占据了三分之一,共有七个城市。其中苏州是巨无霸级别的,有3.76万亿。当然苏州和其他地级市相比还是有部分特权的,拥有一级银行体系。(注:在银行等级体系中,一些计划单列市或者是重点城市的分行,与省级分行是同级别的。比如苏州各大国有及商业银行中,大都是与江苏省分行平级的一级分行。)
七个上榜城市中,除了苏锡常传统苏南强市,还有南通、徐州、盐城和泰州,说明江苏各地在经济规模上相对均衡。
广东省虽然是资金总量全国第一省,但广深两市的比例过高,地级市只有三个城市进入20强,分别是佛山、东莞和珠海。说明广东省内的发展相对不均衡。
五、人均住户存款全省第二:民富实力让人意外
如果说存款总量衡量的是一座城市整体吸金能力和富裕程度。那么,住户存款则更能反映出老百姓真实的财富实力。
住户存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及通过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户部门(由住户和为其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组成的部门)支配的存款。
请输入图片描述
省内11地市中,杭州的住户存款达到了14398亿元,浙江最富理所应当。宁波和温州分列第二、第三也不意外,两者十分接近,分别是8611亿元和8550亿元。而如果以资金总量排名的话,宁波的23988.2亿元无疑要遥遥领先温州的15270.4亿元。
依然让我们意外的是,金华的住户存款以6099亿元位居第四位。相比较而言,金华其他各类经济数据并不显眼,比如GDP、财政收入等核心指标都在嘉兴、台州之后。
有人可能要说,人多力量大啊。的确,这几个排名靠前的城市,都是人口大市。
其实住户存款这个数据,用人均的概念更能体现出实力。
公开数据显示,浙江省按5850万常住人口(注:此文的常住人口均为2019年末数据)计算,平均存款达到10.52万元,远远超过全国6.7万的平均水平。也是全国省区中第一个突破10万元的。当然,浙江省无法同北京上海相比,北京市达到20.7万元,上海达到15.8万元。
浙江11地市中,结合总量以及人均两大指标,可以看到杭州的C位不可动摇,温州的人均还需提升。
而金华的人均住户存款是最大的亮点,如果按照金华总常住人口562.4万计算,金华住户人均存款达到10.85万元。位居省内第二,仅次于杭州的13.9万。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金华人有钱且爱存钱,套用一句话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
相比于存款的高位,金华居民的消费水平又如何呢?我们知道,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也是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我们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个维度来做个对比。如下图所示,2020年金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1.9亿元,排名全省第四,还是比较靠前的。不过,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949元(其中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6828元和20112元),在全省只排名第九,比全省平均水平31295元还要低346元。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58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1545元和30365元)也是第九位,比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7元低1817元。
请输入图片描述
那么问题来了。眼下我们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扩大内需,推进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内循环,这是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对致力于打造“浙江中西部消费中心城市”的金华来说,如何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的转化,进一步开发和挖掘新的消费潜力,让高位的存款成为拉动金华经济、促进消费的巨大引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六、“双万亿”只是一个起点
2020年金华这座城市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稳企业保增长,打好实体经济翻身战,城市经济活力不断恢复,在金融数据中得到了真切的诠释。然而,“双万亿”只是一个起点。目前,从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来看,金华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资本之水激荡起城市发展的“大江大河”。笔者认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脱虚向实”,鼓励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高端制造业,加大对重大科创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链等重点领域投资,为金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都市区能级提升创造出更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该综合施策,加强优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从扩大服务消费、发展中高端消费、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方面着力推进消费升级,盘活居民存款,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广大企业也应当在时代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多地运用资本的力量成全自己,实现共赢。
而生活在这座宜居城市里的个人,也应该瞄准方向,抓住创新创富的风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财富增值和个人发展路径,实现与城市共同成长进步。
值班编辑:朱浙萍
值班主编: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