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社科视窗·循迹溯源学思想⑨丨让群众生活更加富裕——义乌市义亭镇古亭塘村“循迹溯源”调研实录

2023-12-26 18:42:42    来源: 潮新闻   特约作者 杨雪萍 吴文炳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华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根据金华市委统一部署,金华市社科联会同金华市委党校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沿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走访过金华的14个村开展调研,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华足迹和殷殷嘱托、全景展现20年来的发展蝶变,提炼总结地方经验做法,研究提出对策路径。从12月15日起,社科视窗开设《循迹溯源学思想》栏目,集中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旨在帮助大家深刻学习领悟,把握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凝聚起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古亭塘村位于义乌市义亭镇,北接甬金高速公路,东临五洲大道,南通佛公路,区位交通条件便利。现有农户336户,户籍人口718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员700多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党员40名。2022年实现集体总收入达72万元和经营性收入达51.5万元,年人均收入4.2万元,被评为金华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金华市文明村、金华市生态村和金华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获得浙江省卫生村和浙江省善治村荣誉。

古亭塘村(资料图)

   一、重走习书记古亭塘村调研新农村建设路线

  2023年8月10日到11月1日,课题组先后走访20位村民和组织5次座谈会,与村民一道重温2006年6月8日下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村调研情景。车子从五洲大道口进村,停在西塘塘堤中间,习近平同志自然而热情地向塘边围观的村民们挥手,问大家好,亲切地就象自己家人一般。 

  西塘中央的浓芳亭(应池塘鱼水欢之景和表党群鱼水融之情)是村中最美的建筑,也是习近平同志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因亭子不足5平方,15分钟座谈中,村民代表和村干部轮换着座位与习近平同志交谈。村民徐四奶引用《越绝书》记载介绍村的来历,古称“固陵塘”,“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屯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固陵”为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屯兵养马,养精蓄锐,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地方,古亭塘村民身上都有这一股劲,习近平同志点赞村有文化底蕴,有精气神。

  原村支部书记盛英标回忆说,习近平同志围绕村党支部如何通过新农村建设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来提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从哪里来?”与其他村庄一样,以市里补贴、镇里配套为主,村里自负为辅。听到村民也投钱,习近平同志点点头,微笑着往深处问“老百姓生活水平如何?作为村干部如何让村民富起来?”当时村民一部分进城在小商品市场做生意,另一部分村民靠祖传手艺在村中做小买卖,村干部通过开展来料加工、出租村里的陶器厂和引入厂家增加村民收入。

  原村主任盛英豪则对习近平同志关心村民生活状况印象最为深刻,习书记询问了“村里有多少村民,已有多少辆车?”村民肯吃苦靠经商和手艺比周边村赚得多一些,600人的村当时已购买了60辆车。习近平同志后追问“新农村建设主要干了哪些工作呀?”在资金较少的条件下,村两委决定先集中修道路和修凉亭。听到凉亭时,习近平同志环视了亭子周边环境,饶有兴趣地说,“为什么建这个亭子?”征求大多数村民意见,在塘中央建亭既可美化村庄整体环境,又能让村民在亭子里歇一歇。

  最后,习近平同志对陪同调研的金华市、义乌市领导干部提出指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的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键是要发展生产,这样才能让群众生活更加富裕,才能有效保障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束座谈离开浓芳亭后,习近平提议到村子里转转。路过村民吴木英家时,问道“家里住房情况怎么样?”在环村公路边与施巧仙拉家常,“家里几个小孩?”“家里收入怎么样?”当时家中正在装修准备婚房,习近平很高兴地送上祝福。注视村民盛秀政家屋顶的金属装饰物许久,当随行村干部告知是避雷针时,习近平同志严谨地提出要求:“要做规范,否则就是引雷针。”而后坐上中巴车离开了村庄。

  古亭塘村(资料图)

   二、古亭塘村20年发展历程及成效

  古亭塘村的新农村建设是从“小五化试点”起步,牢记习近平的嘱托,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外出经商务工、承接来料加工、种植销售蔬菜和出租房屋,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一)推进“千万工程”四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0-2005年)实施“小五化”,即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改变脏乱差环境。至2004年10月完成村道的硬面化和绿化工程;至2005年10月完成环村公路的路灯亮化,筑通至邻村鲍西塘和市交通要道五洲大道的水泥路,实现园田化和修建自来水塔。

  第二阶段(2006-2013年)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投资60多万完成整村污水处理;提升村庄绿化,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改造自然水管网,完成镇至村、村至五洲大道的路灯亮化和开通村庄公交车;整村墙体粉刷。

  第三阶段(2014-2022年)提升村庄服务功能,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建成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文化礼堂)、党员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生态洗衣房等五个平台;新增配电房、西塘景观(灯光、喷泉、护栏)设施;推进115栋房子有机更新落地和邻村路灯亮化。

  第四阶段(2023年以来-)推进乡村微改造,致力“乡愁可寄、未来可期”的场景建设。投入100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以共富共美理念重新编制村庄规划,积极发挥农批市场、木材市场、粮食市场等交易平台作用,依托义亭镇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条优势,按生态宜居类乡村风貌标准提升,促进村集体经济、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

  (二)20年来村庄发展取得成效

  村两委班子在习近平同志的指示指引下,稳扎稳打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想方设法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民自力更生谋发展,让村民生活富裕起来,丰富优化村庄服务功能,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庄治理,促进村庄各项事业的发展。

  1.增加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美起来

  一是房屋逐步有机更新。2011-2012年部分旧房实行原拆原建,许多村民住上新房,第一期村庄有机更新解决15户村民住房困难。完成203栋房屋外观穿衣戴帽的最简单维护基础上,增加房前屋后的绿植小品景观,增设农民画等宣传装饰及营造文化氛围。二是出行安全保障便利化。形成较完善的路网、灯网和监控网,打通至隔山华鼎2条道路及路灯亮化,开设佛堂-义亭(古亭塘)公交车站点,实现全村治安监控全覆盖,确保村民财产与人身安全。三是环保新风尚蔚然成风。3个古色古香的生态洗衣房投入使用,确保村池塘水的洁净,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养成节水护水习惯;引进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系统,引领村民垃圾分类生活新风尚。四是景观小品相映成趣。四周棕色护栏沿浓芳亭的10亩水塘游步道蜿蜒伸展,村级健身路和乡村图书“悦读吧”投入使用,让村民在家门口享有休息阅读和体育健身阵地。

  2.拓展增收渠道,村民腰包鼓起来

  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内投资100万的20亩共富大棚基础设施完工,村两委与多个专业运营团队洽谈合作意向,精心筛选农作物种植和运营方案,做好政策配套服务,以共富大棚牵动产业园发展,项目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增收20万。村内14口水塘出租打造休闲垂钓基地增收15万元/年,同时推进果蔬采摘、休闲观光配套服务,村中已有13户租赁土地从事蔬菜粗加工,5户租赁土地从事蔬菜种植,每年至少可增收20万元以上。

  二是房屋出租收入。比邻农批市场、木材市场等开业后,外来建设者来村中租房较多,2022年全村农户出租房增收约200余万元。村民盛优金根据课题组成员描述家中三间两层楼房子租金变化时,嘴角根本就没有合拢过,从1.6万元/年增加到5万/年,增长近四倍。部分新建的单身公寓更高一些,20m2房间租金可达平均6000元/间年。

  三是来料加工收入。依托在义乌市场经营村民,村中有100人左右常年从事塑料袋包装、手套、饰品等加工,10位村民成长为来料加工经纪人,将业务发展到周边村庄老年人,70岁的老年人在家从事来料加工,平均可增收2-3万/年,较之于20年前的来料加工收入增长3倍之多。乐观开朗的村民吴木英阿姨在访谈中说,“以前做手工是零星的,现在基本长期合作关系,老年人只要愿意在家就能赚到钱,还能帮子女照顾孙子,很开心的。”

  3.健全服务网格,村民参与乐起来

  一是养老服务网。全村老人享有基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中有100位村民参加失地养老保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每月可领取相应的退休金。全村80岁以上35位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免费就餐,定期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宣讲,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代购代办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二是文化服务网。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一月一主题”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像启蒙礼和“家教经验之谈”等,让即将踏入新校园的小朋友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青少年养成知书明理的良好习惯;开展“好家庭”“好媳妇”“好村民”等评比,传承五十多年家有喜事全村分喜糖的习俗,共迎美好的生活,潜移默化中催化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三是参与治理网格。以党员与村民代表为骨干划分治理网格,配备“1+3+N”网格力量,深化“双联双问”工作机制,加强出租房、外来人员、农村企业管理,深化矛盾纠纷排摸处置,力争“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增设塘边民主议事点,村两委班子根据党员“两问大家访”收集信息线索,定时发布议题组织村民协商讨论解决。推行积分奖励引导农户自我管理,主动参与村级事务。以一个自然年度为周期,通过量化积分记录农户参与环境保护、邻里和谐、乡村风尚、公益奉献、租房暖心等工作的日常表现情况,一月一小评,一季一中评,一年一大评,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古亭塘党员村民代表扩大会议(资料图)

  三、调研感受

  古亭塘村的循迹溯源调研,加深了课题组成员对“千万工程”意义的理解,它扮靓乡村外在颜值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接受访谈的村民无一不在比较中点赞党和政府,也无一不期盼接下来更快推进“千万工程”。古亭塘村的循迹溯源调研,加深课题组成员对“千万工程”蕴含理论的理解,“千万工程”激发了乡村内在活力,迈向共同富裕,有力地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1.“千万工程”的实施激活了乡村内在动力。

  启动村庄“千万工程”第一难是资金,实则是用目标牵引村民改变自身状况的动能,关键是有村干部带好头,把党在基层的政治、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想方设法将各种村的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人文特色等资源转化为建设资源。2006年担任古亭塘村书记的盛英标在访谈中直言,“那个时候村子很穷,没什么钱,村里要交5元/人的军人优抚款都是我和村主任垫付的。村庄整治工程招投标后,我们就付了10%的工程款就先启动,其他的钱都是工程验收后拿到财政奖励才支付的。”村民见村干部积极争取,主动跟进出工出力,于2006年5月完成项目,村内房子漂亮、道路整洁、池塘水清,社会风气良好,申报金华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浙江省卫生村,总共投入173万余元资金。继任的村两委班子做好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就业、教育等“千万工程”升级版实践。

  2.“千万工程”的绩效源于“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守。

  20年来,尽管因义乌城市建设规划调整,古亭塘村庄整体搬迁新建受阻,“千万工程”实施步伐略有放缓,依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持续性得到落实、发挥出作用。在局部空间内依旧坚持整洁美化工作,开展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池塘清淤、垃圾分类等活动,逐步推进公共空间、村内主干道两侧及池塘周边等空间绿化,实施农户美丽庭院建设和全村水系景观打造,努力赢得镇党委支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挖掘丰厚的固陵文化底蕴,着力提升古亭塘村的内在价值,重振固陵“拼搏创新”精神,建设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积小胜为大胜,保持生机活力。

  3.“千万工程”扎实推进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古亭塘村的“千万工程”实施中,村党支部坚持以先锋指数考评和“十二分制”管理为抓手加强自身建设,专门辟出7亩“爱心菜园”,每名党员认领一垄地种植各类时令蔬果,产出的蔬菜瓜果全部无偿供应给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136闭环工作法进行督导,即周一大转盘问诊锁病因、周三大会诊开出新药方、周六大现场根除旧顽疾,形成查找问题、检视问题、解决问题闭环,党员干部深入在田间地头、村道河岸、村民家中等问题一线,解决村中民生实事、发展大事。与市级兴村治社名师朱根喜结对,与陇头朱村开展系列党建联建活动,深挖村庄地域优势和农产品特点,联动义南片治村导师团巡诊,听取多份治村“宝典”的分享,并通过现场提问方式获得导师团当场“开方”,打开解决本村突出“病症”新视角。深化“两进两回行动”,邀请乡贤能人他们回村多交流多指导,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及带资源回村;主动支持青年委员搭设青年回归建功乡村的平台,以青年之名创造属于青春特色,唱响乡村青春之歌,点亮乡村未来希望。

(作者单位:中共义乌市委党校)

   【后记】习近平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编辑: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