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社科视窗·循迹溯源学思想④丨“千万工程”统领下先富带后富和美花园建设的生动实践——东阳市花园村“循迹溯源”调研纪实

2023-12-20 21:13:35    来源: 潮新闻   特约作者 丁杨 李金鹏 祝一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华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根据金华市委统一部署,金华市社科联会同金华市委党校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沿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走访过金华的14个村开展调研,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华足迹和殷殷嘱托、全景展现20年来的发展蝶变,提炼总结地方经验做法,研究提出对策路径。从12月15日起,社科视窗开设《循迹溯源学思想》栏目,集中推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旨在帮助大家深刻学习领悟,把握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凝聚起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花园村,隶属金华市东阳市南马镇,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农户5246户,常住人口超6.5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多人。花园村位于浙中城市群金义都市区中南部版块,靠近东永线,东临横店镇,距东阳市区约16公里,是中国首个“村域小城市”,全国名村综合影响力排名第1位。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国际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5A级景区镇等上百项省级以上荣誉。2019年12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浙江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10月,入选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培育试点;2021年,成为全省首个村级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点;2022年,花园村被成功冠名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

  花园村原本是个穷山村,1978年,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在“千万工程”指引下,花园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工强村、以商兴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花园之路,2022年花园村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6.5万元,成为“千万工程”成效显著的有力印证和缩影。

花园村村貌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花园村的主要指示及其核心精神

  2003年之前,花园村已经通过旧村改造等方式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发展能级与资源限制的矛盾逐渐明显,而且伴随着村庄不够美丽生态、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辐射作用不强等问题。

  2003年6月11日,在“千万工程”启动后第6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东阳市花园村调研,他视察了花园生物医药高科技园区、花园生物公司DCS集散控制中心、花园村容村貌、花园陈列馆等,对花园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花园集团掌握了维生素D3产品的核心技术,发展大有希望。对花园村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在花园村陈列馆考察结束时,习近平同志赞叹的说:“花园真好!”,并要求先富起来的花园村做好带头示范,带动更多的村共同富裕。这些重要指示对当时的花园村来说就好像“久旱逢甘露”。

  20年来,花园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使花园村实现了由穷到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村到城的华丽蝶变。

花园村党群服务中心

  二、和美花园建设的实践图谱及成效

  (一)提升村庄建设能级,要素资源由“分散”到“集聚”

  1.并村并心聚人气。“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花园村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践行“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理念。于2004年10月和2017年3月,以“1+9”模式先后进行了两次“一村并九村”,推动“先发带一般、先富促后富”,使村域面积从原来的0.99平方公里扩展为12平方公里,人口从原来的496人增至6.5万余人,带领更多的老百姓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花园村两次“一村并九村”,实现了从“两创”到“两富”再到“两美”的目标。并村的背后,是花园村解决发展能级与资源限制矛盾的过程。一方面实现了国土空间的“版图”扩容,为花园村的发展腾出巨大空间,为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两次并村带来的虹吸效应,为由“村”向“城”的奔赴集聚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花园村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就地城镇化之路。

  2.资源集约破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依法按照规划重塑富美空间格局是花园村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花园村统筹考虑村庄发展、功能布局、产业规划、人口集聚等因素,率先开展空间规划省级编制试点,推进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同步把新花园村总体规划成村民居住区、生态农业区、三产服务区、高科技工业园区等,做到“功能分区”合理,生产生活相宜。“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及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今通过连片开发、规模化运作,已打破花园村原先散乱的村庄发展布局,完全把村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让紧缺的土地得到科学高效利用。

花园村村貌

  3.体系重构促发展。并村也曾带来“成长的烦恼”,老花园村民担忧会被拖后腿;被并的新村民担忧会变成“二等村民”。为此,花园村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调研提出“并村先并心”理念,实施“一分五统六融合”管理办法,实现同村同待遇,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先各村间体系、结构等多方面的对冲,进一步凝聚了广大干部、村民的思想,形成了发展合力,推动新花园村实现包容发展与共建共治共享。

  (二)增强村庄发展动能,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

  1.始终坚持以工强村。花园村是浙江最早走“以工强村”的村庄之一。花园传奇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经济增长上的奇迹。花园村的村域经济增长正是借助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获得了更大的比较优势。1981年,花园村就开始摸索市场规律搞“短、平、快”项目,从办蜡烛厂开始到办服装公司、砖瓦厂等,用“母鸡孵小鸡”的方式把一个个小作坊孵育起来,但他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依靠“低、小、散”的生产方式很难实现更高级别工业化发展,于是组成花园工贸集团,主动关停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使花园村企业进入规模化、集团化大发展阶段。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花园村考察期间,对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给予肯定,为花园村工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使花园村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科技竞争力的生物、新能源、铜业、新材料、药业“五朵金花”。如今,花园村拥有上市公司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个体工商户2950家,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配套并带动花园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

  2.不断探索农旅融合。花园村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并推动村庄建设景区化,有效实现村域风貌提升。此外,不断拉长产业链,打造农旅休闲景区,以美丽生态激活共富新跑道。如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试点--天香湾现代农业示范园,集智慧农业、休闲养生、赏花游乐、文化节庆、果蔬采摘、研学科普于一体,是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目前已成为“最美田园”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农旅融合使生态农业价值进一步放大,年旅游人次最高达到570万人次,农文旅产值更是不断增长。花园村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浙江省“千万工程展示馆”、生态农业园等组团的生态旅游观光区,主要包括五大旅游功能区块和六大主题特色。如今的花园村,已成为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5A级景区镇,省第三批大花园耀眼明珠。

天香湾现代农业示范园

  3.推动三产协同发展。在和美乡村建设路上,花园村更倾向于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通过集体搭台让群众唱戏的模式,推动三产协调发展。科技引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维生素D3项目成功后,花园村进一步明确要发展具有高科技附加值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2005年12月,花园成立农发公司,统一规划粮食生产区、水果种植区、生态农业示范区。2017年第二次并村后,花园村建设天香湾景区,将原本分散的三个区聚集到一起。2020年11月,推出“智慧农业云平台”,用科技手段充分挖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价值,将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企业节省30%人力成本,土地生产率超每亩3万元,资源有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每年向市场提供优质蔬菜瓜果近600吨。持续打造红木家具这一“富民”产业,花园村没有原材料和区位优势,却在短短10多年里,建起一座“红木王国”。如今,花园村已形成红木家具全产业链和产业群,涵盖红木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等所有环节,在国内同类市场排名第一,红木家具产量占全国1/3以上。为群众提供创业就业的产业平台,花园集团的辐射效应、红木家具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配套服务商家,并在花园村形成商业圈。花园集团的发展、红木家具产业的集聚、花园村商业圈的形成又为花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形成“花园集团-个私工商户-集体经济”三种经济体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局面。“人人忙赚钱、家家赚钱忙”的全民创业氛围浓厚,三产协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智慧农业云平台

花园红木家具城

  (三)推进产城深度融合,治理理念从“管理”变“治理”

  花园村以“经营型治理”为特征,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用于城镇化过程中的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在各领域达到甚至超越同等体量城镇的治理水平。

  1.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同志在金华调研时指出:“将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是农村的生活质量不差于城市,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20年来,花园村不断强化医院、学校、商超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就业不出村、就医不出村、就学不出村、办事不出村、金融不出村、旅游不出村。始终按照“让城里人羡慕的农村”标准,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两次并村后,虽然村民数量几乎翻了10倍,但无论新老村民均享受同等的建房、教育、创业、养老等生活保障福利31项,真正过上了比城里人还幸福的生活。2020年6月,全国首个村级市政管理委员会在花园村挂牌成立,花园村城市化建设有了“大管家”,推动其公共服务模式向城市化大步迈进。

  2.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数字化。2020年7月,花园村与华为公司联合打造“智慧花园”项目,以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建设数智党建、全民共治、优质服务和产业富民四大模块应用场景,实现数据关联到户、服务下沉到户。有效实现科学决策、信息整合,并提高工作效率,如新零售智慧红木市场“花园购”线上平台,使传统销售搭上“网络快车”;有效助力便民服务,花园村把政府政务服务有效嵌入村庄治理之中,率先在村级实现95%的事项“最多跑一次”,村级代办事项达到600多项,实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目前“智慧花园”部分功能已入驻“浙里办”平台,有效推动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智慧花园”综合指挥中心

  三、和美花园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铸就和美乡村建设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有效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有力凝聚民心的内在要求。花园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组织重组。创新“大党委”运行模式,两次并村后,花园村党委重组了6个党支部,2020年8月,花园村成立花园联合党委,下辖花园村党委、花园集团党委、花园两新党委,实现组织全覆盖。通过结构变革汇聚了系统合力。二是制度重建。花园村建立了村级党校、花园大学、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志愿服务站等平台;不断推进“6+1”标准化建设、“智慧党建”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五星积分等制度,不断健全党建工作机制。通过行动赋能释放了主体活力。三是标杆重塑。花园村党委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党员带头”不动摇,拉高标杆示范标准,切实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表率作用;明确规定党员干部要贯彻“奉献、公正、公平、公开”八字方针,规定如果党员干部和普通村民发生矛盾,首先处理党员干部,形成“有事找党员,有矛盾找干部”的良好风气。通过标杆引领激发了奋进动力。

  (二)坚持系统思维,以坚定决心锁定和美乡村建设之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紧跟时势,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这是和美花园建设最主要的经验之一。20年来,花园村充分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城乡兴三农思想及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重要指示精神,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2004年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立足首次“一村并九村”建设美丽乡村;2017年乘着十九大“擘画新时代”的东风,走向再次“一村并九村”后的全面乡村振兴;2020年乘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风,开启小城市培育探索更高质量农村现代化;2022年乘着二十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东风,不断深化“和美花园”建设。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升级夯实和美乡村建设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以工强村”是和美花园建设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花园村始终注重引导变革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由乡村企业主导的包容性可持续工业化道路,这是花园村能够做到“以工强村”的秘籍所在。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花园村成功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建设中有效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切实将村域打造出既有核心产业业态,又带动周边镇村发展的村级城市,走出了一条乡村宜居宜业、百姓富裕富足的新路子。

  (四)坚持治理现代化,以治理有效汇聚和美乡村建设之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大也将“治理有效”列为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20年来,花园村走出了一条以村庄党委和村民委员会为治理主体,以实现区域综合发展为治理任务,以民主协商为治理手段,不断完善内源性发展的经营型治理模式。成功探索党委领导、“四治”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制机制。通过“党建+乡村治理”“制度+乡村治理”“互联网+乡村治理”“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共同促进了现代城市管理方式与传统乡村治理经验的深度融合,实现40多年“大事小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上交、村民零上访”,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等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

  (五)坚持人民至上,以共建共享彰显和美乡村建设之美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和美花园建设始终坚持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坚定走集体致富之路,坚守“为民、利民、惠民、富民”不动摇,实现了经济发展、百姓幸福、乡村和美。一是建立了带后富与帮后富机制。花园村以“1+9”模式先后进行两次“一村并九村”;现在,又演绎了新版“1+9”共富模式,不断深化党建联建机制,帮助党建联建成员村实现联动发展;今年又成立“千万工程·花园带富服务队”,通过输出“花园经验”帮助西部乡村实现共富。花园村通过“主动带”和“推动带”带动更多的人“跟着带”,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建立了共建与共享机制。20年来,花园村始终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工商齐并进,推动全民创业充分就业,把花园村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创业乐园。大家共同参与制造蛋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物质富裕起来的花园人,通过共建共享进一步实现了精神富裕,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通过循迹溯源,和美花园建设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今后,花园村会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样板,让和美花园建设新画卷透过“浙江之窗”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之治”“中国之美”!

(作者单位:中共东阳市委党校)

编辑: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