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浙江日报丨40万次敲击一把银壶的程志芳:雕壶亦是雕梦想

2019-10-24 17:05:5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沈超

1.jpeg

                      程志芳在制作工艺品。 拍友 王家琦 摄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0月24日讯 浙江在线 记者 沈超)【匠人名片】 程志芳,永康市掌声工坊创始人。20多年来,他怀揣匠心,精研银器雕刻技艺,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首届金华“八婺工匠”、首届“永康十大匠人”等称号。

  【匠心语录】 工匠,意味着千锤百炼。——程志芳

  “叮当叮当……”顺着金属的敲击声,记者在永康总部中心的写字楼里找到程志芳。窗外高楼林立,窗内则是一群敲敲打打的匠人,这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别具一格。“从传统五金到工艺五金,我们这些工匠也要与时俱进啊。”程志芳边说边领记者走进掌声工坊。

  一件件银壶的惊艳亮相,程志芳这位曾经窝在小工坊里的匠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一块银锭,一个人要花上一整个月慢慢雕琢;一把银壶,要敲打40多万次才能成型……一锤一锤的敲击,让我们领略到工匠的魅力。

  两年之内,曾历经百次失败

  带着好奇,记者推开创作室,只见两位师傅正聚精会神地敲打着。他们紧紧盯着手上的银壶,一手紧握着壶身,一手握着铁锤不停敲击。房间空落落的,四周只传来金属碰撞的声音。师傅们戴着耳塞,甚至都没有察觉有人进来。

  一块银锭,就是这样慢慢变成银片,再变成一只不规则的银桶,最后成为一把银壶。过程看似简单,真正上手却很不容易。“做工匠首先得有耐心。”程志芳领着记者走进隔壁的陈列室。

  一把其貌不扬的复古银壶摆在中间位置。这是程志芳成功打造的第一把壶,整整花了两年时间。程志芳介绍,按照传统技艺,打造银壶选用纯度较高的“雪花银”,采用“一片造”的制壶方法。所谓“一片造”,就是将一块银锭慢慢敲打延展成一块银板,再打出有造型的壶,不用熔接、灌模,淬炼-捶打-錾刻-打磨-抛光,一气呵成。

  “两年时间里,我先后做坏了近百把壶坯。尤其是后期,整把壶已经完成了99%,壶嘴部分一不小心就敲成了废品。”程志芳说。一次次失败像锉刀一样磨蚀着耐心,有时他甚至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程志芳默默坚守在作坊里。他估算过,从银锭到成型,一把壶至少需要40万次以上的敲打,每一次敲打都需要百分百的专注与投入。经年累月,作坊里只有这敲打声,陪伴着工匠寂寞而又坚韧的身影。

  重拾梦想,书画篆刻汲灵感

  “永康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永康自古便是“百工之乡”。“我的童年就是在这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度过的。”程志芳拿起工具,在壶上轻轻敲击起来,随着坑孔越来越密致,壶的造型渐渐变得圆润。

  程志芳出生在工匠世家,爷爷从事着永康最传统的手工艺——打镴(将锡与铅的合金打成生活器具),父亲也是远近闻名的银匠。也许是因为饱尝工匠的艰辛,父亲并没有让程志芳传承衣钵,而是让他当起了上班族。

  就在此时,传统五金制造业走向了工业化,纯手工技艺渐渐失传。“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干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我这个70后如果再不传承,真要断代了。”程志芳感慨道。

  28岁那年,当看到一把来自日本的精美银壶,程志芳心里重新燃起了儿时的工匠梦:何不把传统五金手艺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1999年,程志芳创办“掌声工坊”,他下决心,要让五金更富文化味。

  传统五金讲究实用,银壶则讲究意境,于是他走遍云南、西藏、河南,只为学到传统工艺中的精髓;他远赴日本,只为买回一把价值7万元的银壶;他还广泛涉猎绘画、书法、篆刻、茶道,从中汲取创作灵感。程志芳深知,守正才能出新。20多年来,他不仅传承了永康工匠的传统经验,还运用阴錾阳刻、鎏金、银走铜、银走金等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风格的设计,提升银壶的审美和收藏价值。

  闭关22天,雕琢出“百鸟朝凤”

  这几年,程志芳佳作不断。他曾将自己关在作坊内,潜心研究,精心打磨。22天后,一把名为“百鸟朝凤”的银壶问世了。

  “百鸟朝凤”整体呈银灰色,壶嘴、壶盖纽部位采用鎏金工艺。细看壶身,上面刻有凤凰、喜鹊、仙鹤、孔雀等图案,姿态优美,栩栩如生。

  “这上面光喜鹊就有40多只,每只神态都不一样。”程志芳说。银壶制作过程中最难的部位就是壶嘴,他在设计时引入了“孔雀开屏”造型,壶嘴为孔雀头部,展开的雀屏向后自然延伸,并与整个壶身巧妙融合在一起。

  除了“百鸟朝凤”,他还相继打造出“八方八仙”银壶、“百子嬉春”子母壶、“五金之光”手工银壶等数百件不同款式的银制品。

  在一件又一件作品中,程志芳圆了儿时的工匠梦。“现在还有梦想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程志芳笑了,“我们都是追梦人。现在,社会在弘扬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我的梦想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传承匠艺、匠心,成为高级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

  楼道里,“叮当叮当……”的声响再度传来,程志芳的眼神中,满是自豪和憧憬。

  【面对面】

  A 为了最得意的作品,摸索好几年

  记者:在您打造的银壶中,哪一把称得上得意之作?

  程志芳:要说近年来最难得的,还是“五金之光”,它集金、银、铜、铁、锡5种金属于一把壶上。因为各种金属的熔点不同,打造起来非常困难,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光摸索这个结合点就花了几年时间。

  B 一锤一锤敲打出永康五金的内涵

  记者:永康是“五金之都”,您觉得工匠对永康来说意味着什么?

  程志芳:永康的五金文化深厚、五金产业集聚,但“廉价、低质”却一度成为永康五金的标签。其实,这不是永康五金真正的样子。只有好质量才有好未来。工匠们一锤一锤地敲打,其实就是传承匠心、鼓舞人心,告诉大家永康五金的底蕴和内涵,帮助永康五金扭转早前的印象,帮助永康加快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

  C 吸引新生力量

  记者:您如何传帮带更多的年轻人?

  程志芳:这几年我在工作室中先后带了8位徒弟,其中4位成为高级技师(一级),两位成为技师(二级)。我还和永康职技校开展联合办学,受聘成为义乌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带学生、做教程,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学习银器工艺的队伍中。


编辑: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