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476丨浙江时代先锋的清廉故事⑨郑海啸:丹心红似火

2024-11-04 17:51:23    来源: 潮新闻   

郑海啸(1900—1987),浙江平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历任平阳县委书记、温州专员公署专员等职。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郑海啸的妻子、胞弟及女儿郑明德先后牺牲,房子被烧,祖坟被挖。有着光荣的过去的郑海啸,解放以后依然永葆革命者本色。

郑海啸小女儿大学毕业分配时,学校决定把她分配到北京,省里考虑到郑海啸大女儿是烈士,准备派有关部门去联系把郑的小女儿分配到杭州有个照料,但郑海啸拒绝接受特殊照顾,要求女儿服从国家统一分配。

1955年底,郑海啸接到平阳县委寄来的毛主席签发的郑明德烈士证书,并告知政府要发给他一笔抚恤金。郑海啸抚摸着证书,百感交集。他凝视着“毛泽东”三个苍劲有力的字,感到莫大的鼓舞和欣慰,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当晚,他彻夜难眠,第二天,他提笔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我承党和政府的关怀,发给我抚恤金。现在我们国家还贫穷,我决定把这笔抚恤金献给平阳县,作为发展生产的资金,并以此来纪念明德。” 

郑海啸每当想起女儿明德和其他革命烈士时,总是告诫自己:要对得起烈士在天之英灵。他给自己规定,工作要高要求,生活要低标准。他不顾年岁大,坚持下乡,到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郑海啸离休后,经常有战友或战友的亲属来找他,托他想个办法“走后门”,帮助调动个工作。对这种不正之风,郑海啸坚持说服教育。有一次,一位战友远道来到他这里发牢骚:“当年我冒着生命危险为武工队带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现在我要给儿子找个工作,区里就是不肯解决。”他要求郑海啸同区里打个招呼,给予解决。郑海啸和他尽管过去是生死与共的老战友,但感到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卖情面,就严肃地对这位战友说:“你过去为人民做过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但是,你不能躺在功劳簿上闹特殊。你儿子的工作问题,要按政策办,由当地组织来安排。”一席诚恳的交谈,使这位战友认识到自己的想法错了。 

郑海啸生活简朴,早在他当省民政厅副厅长时,按规定可以乘公车上下班,但他坚持步行或坐公共汽车,风雨无阻。1981年春节,他住在医院里,儿子、媳妇要他回家吃年夜饭。他认为为了吃餐年夜饭,要让公家的轿车跑一趟,太浪费。再说,他舒舒服服过年夜,驾驶员就过不舒服了。结果,他没有回去。有年国庆节,郑海啸作为老干部代表赴京观礼。由于他年事已高,由孙子陪同照顾。他孙子听有关部门说,陪同人员的旅差费也可以报销,回杭州后,就要爷爷去报销。郑海啸严肃地对孙子说:“你是陪我去的,应当我们自己掏腰包。人人都要为国家着想啊!” 

(摘编自《浙江党史上的70个清廉故事》) 


编辑:叶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