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仁昌,1928年出生,浙江东阳人。1949年5月参军,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荣立过战功,是雷锋生前所在连的连长。他60多年如一日,宣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被誉为“雷锋精神的传人”。
雷锋精神的传人
1963年,虞仁昌转业到了东阳。凭着1949年入伍、爱人1959年随军的条件,转业后,爱人可在县城安排一个正式工。可他,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正逢困难时期,应该像雷锋那样,尽力为国家分忧。他动员妻子去老家东阳李宅务农,而自己,则主动要求到与李宅相距80多公里的大盘山区工作。
“我们结婚后刚团聚没几年,回到老家还要分居?”妻子有点不快。虞仁昌耐心地对爱人说:“艰苦的地方总得有人去。不管谁去,都会有困难。我是雷锋的连长,要多想着别人。”
虞仁昌转业之日,正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之时。当地人武部的同志从他档案中获知虞仁昌就是雷锋的连长,当即请他为人武干部和全县民兵骨干介绍雷锋事迹。从这一天开始,虞仁昌就把宣传雷锋精神,作为自己转业后的一个神圣使命,满腔热忱地宣传雷锋精神,更是脚踏实地实践雷锋精神。
虞仁昌没有把“雷锋的连长”当金字招牌,去为自己找好“位子”,而是把“雷锋的连长”当戒尺,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努力为党和人民多作奉献。
虞仁昌来到大盘山区当供销社主任,这里交通不便,到村村寨寨,找个车、马、骡的道儿都没有。他是这个山区供销社的负责人,带头挑货郎担走村串户,大山深处留下他无数的足迹,洒下他无数的汗水。这挑夫的活儿他一干就是17个年头。
虞仁昌立足本职学雷锋,无论是担任供销社主任,还是运输公司党支部书记,没动用自己的权力办一点私事。一天下班,他发现家里多了两只新枕头,妻子告诉他是一个陌生的男人送来的,丢下就匆匆走了。虞仁昌立即意识到这不好,来人总是有求于自己的。支部会上,厂干部会上,他把这件事给抖了出来,希望大家帮他找到“货主”。有人劝道:“老虞,别太死心眼了,你就收下吧!我们只听过‘失物招领’,那有你这个‘送物招领’的?” 但虞仁昌不依不挠,最后还是找到了送枕头的人,并归还了枕头。
1988年8月,离休后的虞仁昌,“退出一线,又上前线”——他全力去宣传雷锋精神,去尽“雷锋连长”的义务。一些熟人去看望他,常常会扑空——虞仁昌不是下乡去讲雷锋事迹,就是到武警东阳市中队去找战士谈心。
有一天,一位刚到东阳工作的同志到虞仁昌家里探望,也扑了空。老虞的儿子说,爸爸又到部队宣传雷锋去了。这位同志原本是想通过老虞解决个人住房和孩子工作问题的,此刻,他站在老虞房里,羞愧难言。他没想到,这位1949年5月入伍、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修建成渝公路、川藏公路的老同志,住的还是小套房子,房间里也没有冰箱、彩电、洗衣机这类家用电器。
“你家经济拮据?”他问道。
“爸爸把余钱都用来为别人办好事了。他心里,就像雷锋一样,只记着别人,从不为自己、为家里考虑……我爸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天天讲雷锋,样样对照雷锋……”
以雷锋精神为“家训”,虞仁昌的儿子们先后考上大学,个个都有出息。可逢年过节,虞仁昌还是会用雷锋的故事给他们“上课”——这些故事已经讲了60多年,虞仁昌怎么讲也讲不够。
2008年,虞仁昌和妻子从浙江老家搬到上海,住在小儿子家。2010年,他被诊断患有肺癌。众人没有想到,即使是化疗期间,虞仁昌也没停下宣讲雷锋精神的脚步。
在当地志愿者的协助下,虞仁昌号召成立“沪上雷锋人家”工作室。他们把“上海的士雷锋车队”“雷锋乐队”“雷锋志愿服务队”等一批民间学雷锋团体组织起来,联动开展学雷锋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学雷锋经验交流分享会,每年举办一场学雷锋表彰活动……当地掀起一个又一个学雷锋热潮。
60多年来,虞仁昌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0多个省市宣讲1000多场,听众达数十万人次。他一次次走进校园、部队、社区,出席一场场雷锋精神报告会,向人们讲述他所知道的雷锋。越来越多的人听了他的讲述,了解了雷锋精神;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他的带动,身体力行投入学雷锋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