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428丨两个不同时期的金萧支队之比较

2023-11-27 18:28:21    来源: 潮新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1943年12月18日,在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下,中共金萧地委在义乌大畈成立。12月21日,金萧支队在诸暨黄家店成立,后正式定番号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

    在金萧地委的领导下,金萧支队及所属各抗日武装与日军、汪伪军和顽军进行了错综复杂而又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金萧抗日根据地。今年是中共金萧地委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成立80周年。为了弘扬金萧支队对党忠诚、不忘初心,不畏强敌、爱国奉献的革命精神,本栏目特推出系列文章,以志纪念。

  金萧,即指金萧地区,是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两侧,西临富春江、兰江地区,东抵会稽山的广大地区。金萧支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展开与日伪顽、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金萧地区乃至浙东大地具有崇高声誉与威望,彪炳于我党我军史册。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

奋起抗争:金萧各地纷纷成立抗日武装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浙赣线、摧毁衢州等地机场以减轻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压力,发动了浙赣战役,诸暨、义乌、金华、衢州等地相继沦陷,上述各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组织武装,奋起抗击侵略者。 

  是年5月下旬,中共诸暨县特派员朱学勉根据中共绍属特派员杨思一的指示,组建了泌湖乡抗日自卫队,后扩建为四乡抗日联队和八乡抗日联队。8月,由我党领导、活动于浙东“三北”地区(余姚、慈溪、镇海3县、姚江以北地区)的南进支队改编为三北游击司令部第三支队,支队长兼政委蔡群帆率部挺进会稽地区,在诸北会合八乡抗日联队并一起行动,被称为三八部队。11月,三八部队赴四明山参加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12月被编为三北游击司令部第三支队六中队(“三支六中”)。 

  次年1月,中共会稽地委副书记马青组织原三八部队留在诸北的伤病员以及地方骨干,重新建立起一支小型武装,称为“小三八”。 

  1942年5月19日,在中共金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领导下,义乌县特派员江征帆、浦江县特派员梅凯等人在义乌柳村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决定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7月7日在义(乌)西下宅组建了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因灰色隐蔽需要,挂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第八大队番号,杨德鉴任大队长。不久改称为金义联防第八自卫大队(简称“八大队”),同时成立了以吴山民为主任的金义浦联防办事处,为八大队提供给养。 

  1943年3月,活动在建德一带的严州中队(也称“陆军坚勇部队”)编入第八大队突击中队。6月,与八大二中合编为二中队。8 月在义乌楂林镇成功袭击汪伪军据点后,公开打出“坚勇大队”旗号。 

联合抗敌:成立金萧地委和金萧支队

  1943年11月中旬,国民党顽军调集重兵对浙东抗日根据地再次发起“清剿”,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爆发。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为从外线牵制顽军以减轻四明地区的压力,于12月5日派杨思一、蔡群帆等率三支六中返金萧地区,整合当地人民武装,组建金萧地区抗日主力。

  三支六中到达诸北与小三八部队会合后,开抵诸义边界白峰岭,与八大队会合。12 月18日至19日,在义乌大畈村举行军政扩大会议,杨思一代表浙东区党委宣布中共会稽地委与中共金属地区特派员合并为中共金萧地委和建立金萧支队的决定。21 日,部队转移至诸暨黄家店,宣布成立金萧支队,归三北游击司令部建制,支队长蔡群帆、政委杨思一,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机炮中队,共约800人。1944年1月8日,根据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电令,使用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番号(简称“金萧支队”),正式列入新四军战斗序列。 

  1944年3月23日,经浙东区党委批准,由中共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工委掌握的国民党政府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300 余人枪)撤回根据地,在义乌北大畈村与金萧支队会合,改编为金萧支队独立大队,彭林任大队长。1945年2月,蔡群帆率支队第一、第二大队去四明山充实浙东主力,编为浙东纵队第三支队第二、第三大队,留下的支队部人员与部分地方自卫队在诸北泰南村重组金萧支队,支队长彭林,政委杨思一,支队下辖 3 个中队,继续转战于金萧地区。 

  在中共金萧地委领导下,金萧支队和各县地方武装纵横驰骋,浴血奋战,在近两年时间中,与日伪作战百余次,歼敌两千余人,设立了多处办事处或县抗日民主政府。队伍不断壮大,由创建时的800余人发展到1800余人。先后开辟和巩固了北到钱塘江畔,西临富春江、兰江,南至金华,东抵会稽山的金萧抗日根据地(包括诸北、路西、金义浦兰、诸义东),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萧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奉命北撤:金萧支队主力转战鲁豫皖苏  

  1945年9月22日,华中局根据党中央指示,命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及地方党政干部撤出浙东,开赴苏北。金萧支队于1945年9月下旬奉命北撤,在上虞丰惠镇与同时北撤的金萧地区地方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第六支队。11月,在江苏涟水与第三支队一部整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八团。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八团。1946年1月改称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八团。1947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八团,解放战争中该师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转战鲁豫皖苏,取得辉煌战果,直至全国解放。 

编入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的原金萧支队部分队员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北撤后,金萧地委指派马青为金萧地区特派员,领导留下少数党政军人员坚持原地斗争。 

  因为北撤任务紧急,留守人员一度失散,并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但是经过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和主动寻找,一些骨干很快重新集结,拉起了队伍。1946年1月,由马青率20余人、蒋明达(诸北特派员)率10余人、周芝山(金萧地区联络员)和杨亦明(路西县西南区区委书记)率8人,与蒋忠(路西县特派员)、杨光(路西县大西区区委书记)、蒋谷川(路西县武工队长)会合开展武装斗争。这些留下来的少数党政军人员执行上级党委指示,与国民党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队伍不断壮大,相继于1945年10月成立了诸义东人民游击队,12月,成立小主力中队,1946年1月成立了诸暨人民自卫队,3月成立了萧富人民自卫队进行隐蔽自卫斗争。1947年2月成立了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同年7月由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和会稽山抗暴游击队会合成立了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1948年5月18日,浙东临工委批准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使用“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番号,同年9月11日成立支队部,15日,在浦江马剑石门村(今为诸暨市所辖)召开军民大会,正式向社会公布部队番号。1949年5月22日,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建制撤销。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进行外线活动

  自1945年9月,浙东主力北撤至1949年1月浙江解放前夕,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已发展活动至以浦江、诸暨、富阳、桐庐 4 县毗邻地区为中心,富春江两岸约 120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区。先后设置过党的县工委 8个,党的县级特派员5名,县政府7个,县级办事处4个,还成立了专员公署。游击武装主力和县、区地方武装发展到4000余人,还有上万民兵。这支由支队主力、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游击武装,在3年8个月的战斗岁月中,驰骋转战于浙中、浙西18个县,经历了60余次战斗,粉碎了敌人7次较大规模的围剿,不仅击溃了根据地内外的国民党地方部队,还粉碎了国民党两个正规师的扫荡。1949年5月,部队发展壮大至4200人,成为浙东人民解放军游击纵队的6个支队中活动地区最广、发展最快、人员最多的一个支队,为浙东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个金萧支队的关系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和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是两支属于不同时期,承担不同任务的部队。

  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是金萧地区的抗日主力武装;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则仅是解放战争时期路西地区的革命主力武装。 

  解放战争时期,因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中共浙东临工委将原金萧地区析为路西、路东、路南3个地区,这3个地区都建有支队一级的武装主力。只是路西地区的武装主力简称为金萧支队,但它并不代表整个金萧地区的主力武装。这一时期,原金萧地区没有建立过统一的革命武装组织。 

  新四军浙东主力北撤时,党组织命令少数领导干部留下进行隐秘斗争,如:马青、蒋忠、蒋明达、周芝山等,还有一些受命留下或没有接到北撤通知的普通党员,他们都曾是新四军金萧支队的一员。正是这些党的火种留存,集结壮大力量,为金萧地区乃至浙东大地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在新四军浙东主力北撤后留守的艰苦岁月中,每当游击队袭击乡公所、镇压土顽、张贴布告等活动后,群众都暗地相传:“金萧支队回来了!”

  可见金萧支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寄托。

(此文由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政治处主任杨光之子提供,有删改。)

编辑: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