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276丨金华上世纪五六十代的水库建设移民安置

2020-12-14 19:49:31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批大中型水库上马,水库移民大量增加。为妥善安置水库移民,金华地委和各县建立移民安置委员会、移民安置办公室等机构,按照移民政策,统一规划,对库区群众实行就地或异地安置。

   新安江水库建设移民安置

  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为了建设该电站,时属金华专区的淳安县库区逾27万人需要迁移。新安江水库移民工作,自1955年11月开始陆续进行库区移民安置试点。金华专区是安置移民较多的地区。在迁移过程中,时属金华专区的各安置地都做好思想发动、各种经济关系的处理、组织劳力搬运等工作。安置后,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在住房分配上,除新建安置房外,还积极规划一批旧房进行安置,努力使移民有房居住。1957年冬,组织车辆按照一车装三户要求,投入新安江移民运输。到1959年2月,已陆续迁移出6310户27478人,修建了新房11630间21.11万多平方米,动员腾出旧房4728间。

  库区移民搬家

  为了加强移民安置工作,1959年6月,地委成立移民安置领导小组,由地委委员张兴负责,领导小组成员由淳安、开化、桐庐、建德(时属金华专区)等主要安置地的主要领导组成,下设移民安置办公室。各县还确定干部具体负责移民工作,及时沟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在一个时间段内要做好大规模的库区群众迁移工作,任务是艰巨繁重的。在移民过程中,还遇到如新安江水电站提前到1959年 “五一”蓄水、国庆节发电变更原设计规划的要求,移民工作也必须随着水电工程提前而相应提前。同时,1959年是“丰水年”,春夏之际洪峰到来,增加了迁移群众、水库清理的紧迫性和难度。因此,地委移民安置领导小组要求库区所在的淳安县委必须注意加强水情观察工作,事先做好抢救准备,一遇水位上升至80米高程时,就应及时抢救,以保证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水库清理,是保证发电设备正常运转及水库综合利用和水库清洁卫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仅1959年就拆除房屋25.47万多间,其他还有坟墓挖掘、灌木丛砍伐、污物清理、水井填实、牌坊和石桥的拆除等工作。库区组织一支1500人左右的清库大队来完成工作,并划片划村包给回收单位一起清库,在迁移前发动移民群众进行库底清理,边迁边清。经过努力,1960年春完成70米高程以下库区的清库工作,为水库截流蓄水提供了保证。

  对于库区群众迁移之后的安置,以及对其工作、生活的安排也是困难重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建房问题。仅在1958年冬到1959年夏短短的几个月内,库区就大规模地迁出了12万多人,建房任务重、时间紧,加上技术力量不足,劳力难以安排,材料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有7万余人长期与安置地社员挤居在一起,影响了新老社员家庭副业的发展和双方正常的居住生活。移民纷纷来信来访,要求尽快解决新建住房问题。二是经济补偿问题。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所限,迁移的十几万移民都没有按照补偿政策规定及时得到各项财产补偿。三是有个别地区移民安置过紧,造成生产、生活困难,影响了双方社员的团结。由于几方面问题的存在,使部分移民不能安居,因此发生了移民倒流、外流、闹事、械斗的严重情况。

  为妥善解决移民安置中的问题,地委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做好各项工作。对此,省移民安置委员会给予大力支持,拨发金华专区移民建房和迁移补偿费,以及木材、圆钉、毛竹、水泥、玻璃等物资。地委移民安置委员会要求各县专款专用、专材专用,切实解决移民工作中最迫切的问题。同时,积极备料,组织力量,做好移民建房工作。在解决住房时,首先解决住房较困难的户、队。所需投放的泥木工和普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各县具体落实到队或户,方式上以群众自建为主,把经费、材料、指标落实到户,或以生产大队或生产队为单位进行建造。对技工劳力缺乏,无力自建的队、户,由国家帮助建造。其次,按照移民经济补偿政策规定,做好补偿清算、投放兑现工作,登记入册;已经算清而未兑现的,逐户逐队加以审查核实。对那些特别困难的队、户先行处理兑现。为了使移民放心,还发给移民付款凭证,分期分批兑现。再次,对于确实不具备安置条件,或安置密度过大的队,各地贯彻对移民负责到底的精神,经规划调整后予以另行转迁或重新划拨土地。对于移民倒流、外流、新老社员不团结等现象,地委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予以制止和改变。

  经过几年艰辛的移民工作,自1956年起到1962年7月,分期分批地迁出新安江水库移民18.18万多人,其中有14.39万多人安置在时属金华专区九个县的635个大队。同时,建造房屋92.07万平方米,收购旧房和利用公房10.53万平方米,使7.3万余人解决了住房问题。其中,库区内淳安县移民1万余人安置在金华县的蒋堂、琅琊、多湖、岭下朱等乡以及武义县等地,部分新安江水库移民分别安置在兰溪县黄家公社,金华县塘雅、大岩、开化、江东、多湖公社和石门农场,建立17个生产大队,41个移民新村,多以迁出地村名命名。新安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完成,为水电站的顺利建设铺平了道路。

  搬迁前的最后留影

   其他水库建设移民安置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金华专区大规模兴修水利建设,除新安江水库外,还有其他一批大中型水库移民迁往异地安置。如1958年东阳县横锦水库动工时,迁移了西岸、夏溪、里庄、后田、王村、李村、大塔、宅塘、占溪等19个村,第一期移民1786户、6544人。移民主要迁往东阳县境内22个公社和5个农牧场,少数迁往外县、外省。其中,分散插队的1522户、5935人;单独建核算单位的228户、936人;到农牧场的21户、76人,拨发移民资金119.5万元。

  1958年3月筹建金兰(汤)水库,设计移民525户、1990人。1959年12月,补报设计任务数,移民数增为578户、2099人。迁移村户采取插社及补贴新建村办法,迁移工作于1960年完成。

image.png

  浦江县通济桥水库建设,里石坞、下葛、中坞、徐店等16个自然村移民1152户、4566人,外迁落实安置1002户、4192人,大多分散迁移到灌区各村,部分安置到新建的下葛、中坞、徐店等新村(均属前吴乡)。

  安地水库建设安置移民398户、1744人,于1959年到1966年搬迁至雅畈、苏孟等地,有的建立移民新村。

  “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在国民经济基础薄弱且缺乏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移民工作异常艰难。尤其在“大跃进”时代背景下,过分强调人的作用,而忽略了自然规律,正常的生产建设秩序被打乱,给水库移民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并且,动员和组织库区群众迁居外乡,对移民的生产、生活,是一次大变革,群众会产生错综复杂的思想,尤其是旧家难舍、故土难离、感情难分的情绪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来。加上运输工具比较紧张,适当地压缩物资,以及迁移计划的多次变动,也使库区群众增加了思想波动。

  面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库区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为了水利工程项目顺利建设而背井离乡;在迁移后克服生产生活中不少困难,如风俗观念不同,水土不服,生活、生产不习惯等等。安置地人民牺牲自身利益,顾全大局,积极给予支援,热情接纳,为移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而付出努力。库区移民和金华专区人民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编辑:薛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