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夜读党史270丨解放初金华专区的扫盲运动

2020-11-20 16:58:00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为此,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其中重点放在农村。金华人民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扫盲运动中,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

金华专区扫盲运动的基本情况

  1949年,金华专区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共兴办“冬学”330所,参加学习的青壮年农民达2.40万人。1950年11月,专署及各县、区、乡、村普遍成立冬学委员会,具体领导农村冬学工作。当年,全专区冬学增至5762所,参加学习的农民达32.29万人。

  1951年10月,全专区在普遍兴办冬学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提出的冬学要“以识字学文化为主,配合时事政策教育和生产卫生教育”的要求,将扫盲识字教学搞得比较好的冬学转为农民业余初等学校(简称“民校”)。到1952年春,全专区民校达1549所,在校学习的青壮年农民达9.44万人。同时,专区及各县还建立工农青年速成初等学校65所,参加学习的工农青年达4483人。

W020201102591087740550.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3年,在前期扫盲的基础上,金华成立了专署扫盲工作委员会。扫盲工作实行“乡领导、社安排、队保证、小学辅导”的管理办法。1954年,根据省政府的部署,专区、县普遍建立冬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1953年、1954年两年,参加冬学学习的达65.84万人。各县重视村干部积极分子、党、团员的文化学习,1953年参加速成识字班学习的干部、工人、农民工2.02万人,由文盲变成非文盲或半文盲。扫除文盲,较好地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认识和生产积极性。1954年4月,各县有重点地把冬学分批转为民校,并坚持常年办学。

  随着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一个规模壮阔向文化进军的群众性扫盲运动,在全地区逐步开展起来。1955年12月,地委召开各县宣传部长和文教科长会议后,专区扫盲工作快速开展,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文化学习(扫盲)热潮。为推动扫盲工作,地委专门成立文卫五人小组,县、乡成立扫盲协会,各地以团支部为主组织青年扫盲队。各地普遍以县、区、乡为单位,召开大规模的“向文化进军大会”,大张旗鼓地开展扫盲宣传教育,中小学师生组成“万人宣传队”“扫盲突击队”“文化宣传鼓动队”,开展扫盲宣传,在农村形成了浓厚的扫盲氛围。到1956年2月中旬,全专区已有81.44万农民入学参加文化学习,大幅超过原定计划。

W02020110259108798420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1957年底,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必须用极大的努力,有计划地、逐步地扫除文盲”的方针,以及省委和省人委发出的《关于开展1958年度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地委部署金华专区扫盲工作,要求各县在组织冬季生产的同时,把农村扫盲工作全面开展起来。为此,各县制订具体规划,并在全县区、乡干部会议上进行了统一部署。各县确定一个县委委员或分管文教的副县长负责分管,并确定乡、社干部具体负责扫盲工作,各县还建立了扫盲协会。同时,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扫盲工作,及时掌握情况: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小学教师加强对民办学校工作的辅导;扫盲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各级团委积极发动团员带头参加扫盲和文化学习,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妇联、农业部门对扫盲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和布置。各县将扫盲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典型经验以电话和简报形式向地委宣传部和专署作定期汇报。截至1957年12月,全专区共培训民办教师骨干1.53万人,恢复民办学校1846所,入学人数7.1万人(包括业余高小、初中班)。兰溪县冬季扫盲运动掀起高潮,入学人数达到2.34万人,出现了“村村有民校,处处读书声”的农民业余文化学习的热潮。

W020201102591088313736.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8年,各县普遍建立扫盲协会,融文化、政治学习为一体,并推行速成识字法以求加速完成扫盲任务。在扫盲运动中,结合生产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持常年学习,组织展览和参观访问,及时发现并表扬扫盲效果好的先进典型,推动扫盲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涌现出一批扫盲先进集体和个人。

  1959年6月,地委、专署为贯彻全省扫盲和农民业余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要求加强对农民业余教育的辅导,举办各种形式青壮年业余学习班。是年,金华专区有职工业余学校548所,参加业余学习的职工5.66万人,其中扫盲和初小班2.08万人,高小班1.8万人,初中班1.15万人,高中班5894人,大专班454人。1960年,金华专区的职工业余教育已从扫盲识字为主向普及高小、中学发展,并开办了职工中专班和大专班。金华专区扫盲运动持续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灵活多样的扫盲方式

  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受到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为扫盲运动取得最佳的效果,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扫盲方式。

师资短缺,釆取“以民教民”形式,整合了当时的教师资源。当时的业余教师队伍中,通过扫盲运动已经识了字的农民,大批投入农业生产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也是一个很大的力量,此外还有农村小学教师。号召“发动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使一切识字的人,包括工人、农民、市镇居民中识字的人,包括学校教员、高小以上学校的学生、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加入到扫盲教师队伍中里。

W020201102591088747500.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夜校利用小学校、庙宇、空院、田间地头,办扫盲班。解放前,很多村民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说拿闲钱让孩子上学了,村里连个学校都没有。只好把扫盲班办到废弃已久的庙里。没有课桌,用土坯垒成土台墩,上面铺上木板当课桌。四周墙上没有贴挂的东西,用红色、绿色和黄色的彩纸写上鼓励学员学习的标语口号。没有黑板,用墙壁当大黑板。村民踊跃参加学习,出现了夫妻互学,子教父,女教母的家庭识字班。

W02020110259242344025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材五花八门。扫盲运动刚刚开始时,学校是临时的,老师是业余的,教材是各地自己编的。“识字课本”有的是面对工人的,有的是面对农民的,还有的是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根据各自目标群体的不同,课本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金华专区扫盲运动在文化上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摆脱了旧社会的噩梦,打开了知识文化的大门;同时也为全专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文化的劳动者,尤其是为广大农民通过技术革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其所取得的成绩永载史册。

编辑:薛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