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社科视窗⑫丨金华历史文化名人的生成机理

2020-03-19 17:35:36    来源: 浙江在线   特约作者 陆昇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3月19日(浙江在线 特约作者 陆昇)  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小邹鲁和东南文献之邦之美誉。金华在2200建城史上产生了非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贤臣名将、学者才俊、丹青妙手、民族英雄、灿若星河。溯源金华历史文化名人之产生,我以为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为一体。

  一、天时:时势造就人才广

  都说时势造英雄,金华历史文化名人的产生与时代互牵。2014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金华市历代名人》三卷本介绍了162名金华历史名人,其中南宋37人,现代55人,占半数左右。

  (一)南宋:水通南国三千里的灵气

  地处越地的金华长期以来远离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在公元4世纪西晋永嘉之乱时有过一次短暂发展。直至宋室南迁,金华作为陪都得到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与当今“北上广”相媲美的重要城市。当时金华是粮食主产区之一、纸币的发源地之一、三大印刷出版中心之一,且农业商贸和制陶、丝绸、纺织、造船、木雕、建筑等手工业均发展到较高水平,出土了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棉毯,婺州窑成为南宋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

  陈寅恪先生言:“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也是金华名人异军突起的时代。《二十五史金华人物传》记载了从《后汉书》至《清史稿》二十三部纪传体史书中有专传的金华人物134人。其中《宋史》39人,约占三分之一。根据学者对《宋元学案》所载人物的统计,南宋金华学者数居浙江之首。金华学派是浙东学派最重要的分支,发浙东学派之先声。清代学者全祖望将吕祖谦兄弟的性命之学、唐仲友的经制之学与陈亮的事功之学相提并论,称:“乾、淳之际,婺学最盛。”当时的金华不仅是浙学的策源地、集聚地,也是重要的传播枢纽,丽泽书院与岳麓书院、象山书院、白鹿洞书院合称南宋四大书院。

  (二)现代:铁肩担道义的硬气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后,浙江省政府迁至金华,金华遂成为浙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抗战文化名城。一时间,政人、报人、文人云集,各种书报刊物竞相涌现,先后有《东南战线》《浙江潮》在内的50多种刊物问世和发行。

  如果说南宋金华发展有赖于水路交通的区位优势,那么现代金华再次成为浙江的文化中心,则可能与山的硬气有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尖山,双尖山区域覆盖金东区和义乌西部,是浙江省少有的“人才金山角”之一,这里名人荟萃,产生了《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陈望道、早期共产党人施复亮、文学家冯雪峰、诗人艾青、“五四”运动学生领袖方豪等名人。此外,这一时期,金华还产生了辣手著文章的报人邵飘萍、史学家吴晗、科学家严济慈等,他们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地利:浙中代有人才出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文化名人的背后,是金华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金华位于金衢盆地东段,钱塘江中段,山水资源丰富、有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绝佳环境。金华地理位置优越,古已有云:“府控临安之腰脊,当台绍之上游,西臂信安,南肘括郡,所谓腹心之地”。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浙江之心。现代作家郁达夫曾描述“金华的地势,实在太好不过,从浙江来说,它差不多是坐落在中央的样子。”

  中在中华文化中寓意深刻。《尚书·大禹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文化之所以几千年没有断流,主要原因是儒释道化合成了充满活力又充满张力的文化综合体。金华恰恰是儒释道皆有所传,互补共生的地方,为名人辈出储备了文化基础。

  (一)婺学之中和

  婺学直宗儒学,融会了佛学、道学等因素,兼容并包、开阔宏大,在中国的学术史上影响深远。其创始人吕祖谦与朱熹、张栻合称东南三贤。清代全祖望指出:“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理学),陆学以明心(心学),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

  吕祖谦之后,“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传承儒学正统,师门兴盛,硕儒辈出,学脉不断,绵延数百年,推动婺学中兴。孔庙供奉的六个浙江人,除了王阳明,吕祖谦和北山四先生都是金华人。

  (二)道教之中道

  金华山是黄大仙祖庭,道教名山。东汉道家人物左慈在其《金丹仙经》中,将金华山(时称长山)与“五岳”并列齐名,排名第七。唐代道教人物杜光庭将金华山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在道教范畴,物质层面,以金为贵,精神层面以华为上,金华山之名一说由此而来。长久以来,黄大仙文化中积德行善、济世扶贫、匡扶正义在金华得到广泛信仰。

  (三)禅宗之中观

  义乌佛堂的双林寺被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又号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双林寺始祖为傅大士是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他创导三教合一,通过翻译佛经,推进佛理中国化。南怀谨先生说:“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国禅的法相,是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学为中心’的真正精神,亲自写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绝妙好文。”

  三、人和:不拘一格降人才

  都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金华的历史文化名人不仅是山水之美陶冶出来的,更是“人文化成”而来的。金华是传说中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是神仙打架的地方。事实上,金华人才学科门类之齐全为全国地级市所罕见。历史上文有宋濂、武有宗泽、道有黄大仙、医有朱丹溪、曲有李渔……近现代有画有黄宾虹、音乐有施光南,科学有严济慈、诗歌有艾青、历史有吴晗……

  (一)“随其材分”的书院教育

  金华历来文教兴盛,最早的讲学追溯至东汉。至宋代,金华书院迭兴,不仅官学普及,民间办学也是蔚然成风,当时金华府有大小书院30余所,为浙东之冠。吕祖谦创办丽泽书院,以德教为本开课授徒、交流学术,并邀请朱熹、张栻、薛季宣、叶适来讲学。丽泽书院在许谦执教期间达到新的高峰,桃李满天下,在他的支持下,学生朱丹溪转而学医,成就一代“医圣”。自隋唐至清末,金华中进士272人,其中南宋163人,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金华教育优势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目前,金华有院士25名,13万余名教授、副教授。

  (二)“经世致用”的婺学滋养

  南宋百家争鸣的气候下,婺学以兼容并包独树一帜,倡导经史并重,道德与知识并重,心性与事功并重的方法认知世界,提升了金华文化的丰富性,并使金华成为全国学术中心,并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叶。婺学主张经世致用,吕祖谦提出要明理躬行,在整理中原文献的基础上,强调治经史以致用。陈亮事功理念中有深刻的“大公”思想,主张为国家为百姓建实功、求实利。唐仲友注重经史的制度考证,也表现出实学倾向。这就不难解释金华为何能出现如此多追求真理、坚定信念,拥有家国情怀的名人。

  (三)“崇文重教”的耕读家风

  金华自古崇文重教,以耕读传家为荣,形成了诸多个性鲜明,崇尚邹鲁遗风的家族文化,特别是江南第一家孝义传家九百年,由宋濂主持修订的《郑氏规范》更是奠定了中国传统家训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崇文重教的风气带动下,金华藏书、刻书业发达,产生了大量能诗善书的各类人才,并创造了文化艺术的辉煌。

  历史文化名人是金华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世代流淌在金华人的血液中,培育了一代代杰出儿女。习近平总书记14次调研金华提出金华“优势论”,特别指出要发挥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金华将发挥好人才优势,努力把人才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谱写“八八战略”金华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金华市委党校)

  【后记】习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