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阔别家乡20多年后 这件神秘国宝终于要回家啦

2019-02-28 17:26:4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徐晓恩 朱浙萍

(视频:徐晓恩 摄于上海博物馆)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2月28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徐晓恩 朱浙萍)  武义县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三国青釉伎乐俑五管瓶,造型十分另类独特。

  浙江在线《八婺之宝》栏目曾经对它进行过详细报道。不过这件国宝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心独立柜中常年展出,家乡人民想要看到并不容易。

  近日,武义县博物馆传来好消息。在阔别家乡20多年以后,这件国宝终于要回家了。


微信图片_20190228172539.png

青釉伎乐俑五管瓶(正面)


  武义县博物馆馆长傅毅强介绍,1994年 3月27日,这件国宝在武义履坦棺山2座三国墓中出土,轰动了整个文物界。文物专家朱伯谦和汪济英一致认为这件文物是婺州窑的典型器物,独一无二。1995年1月25日,这件国宝借给上海博物馆展出,一展就是20多年。

  记者了解到,这件国宝将于近期武义县博物馆新馆开馆之日正式展出,与家乡人民见面。

  傅毅强介绍,这件青釉伎乐俑五管瓶,器身高42.0厘米、腹径22厘米、底径12厘米,主体管呈葫芦形,上层附4个小罐,五管与器腹相通。 中间大管演变成胡人形象,凹脸高鼻、浓眉大眼,且有络腮胡子,正在吹毕栗(古代一种管乐器)。 前二小管,右边一个在吹排箫,左边一个和着节拍双手在打拍子,在前二小管中有一小孩也在学着打拍子。 下一层肩部一周堆塑有人物5个,动物3只。

  该五管瓶以头顶开口,与器腹相通,器物下部为常见罐体,圆腹、收腰、平底微内凹;此外,运用了捏塑、模印、刻划等多种艺术手法,将胡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外施青褐色釉不及底且肩部及腹部垂釉明显,胎釉结合良好,厚实滋润,是武义婺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堆塑精品。这也是当时最为典型的堆塑人物塔式五联罐,是婺州窑瓷器中的精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十分罕见。


微信图片_20190228172542.png

青釉伎乐俑五管瓶(背面)


  这件“萌萌哒”的国宝,在古代是干啥用的?

  傅毅强介绍,在古代,它可能是盛放粮食的一种冥器,在瓶内装上谷物,葬于墓中。象征着“五谷丰登”,带有吉祥的寓意。 这和他们当时“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有关。

  作为明器(指专门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即陪葬品),这件国宝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寓意和文化积淀。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胡人迁入中原地区后的生活状态,及西域文化传入中原地区后其对南方制瓷艺术产生的巨大影响。

  这为学术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究竟何时开始与外部世界文化开始联系、中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接触、外域文化的逐步渗透情况以及佛教的传入和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