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文史记忆丨与北大同岁的“作新”(上)

2019-01-15 16:03:52    来源: 浙江在线   特约作者 李元

微信图片_20190115160230.jpg

  【编者按】“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市方志办、市文物局、市档案局、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报全媒体中心、金华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之声共同推出“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金华老百姓俗称的金中,创建于1902年,始名金华中学堂,历史悠久,至今百有余年。其间几经更名,数度搬迁,而弦歌相继,薪火不断。校名先后为金华府中学堂,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浙江省立金华中学、金华中学、金华一中。民国时期校址在鼓楼里,解放初在酒坊巷,1958年迁至金华县蒋堂,1993年迁至八一南街301号,2004年再迁至金东区地块光南路1588号。


微信图片_20190115160238.jpg

  金华老学堂之最年长者,当属“作新中学堂”了,它是兴新学的大哥哥,与不久前辞世的世界最长寿女性付素清老人共寿。

  作新中学、成美女中、新成中学、金华初中、金华一初、反帝中学,这些学校在哪里呢?不知道。其实,这些都是现今的金华五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校名。我的外甥女李娜,就毕业于当年的反帝中学。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美籍女传教士李福丽来金,在市区江北雅堂街南芝麻山头(原浙婺小剧场)创设“洋学堂”,初名为“作新学堂”,是金华五中前身之雏形,距今已有118年之久了,绝对是金华境内最悠远的老学堂,她与大同岁。

  学校初创时期,男女兼收,三年后才分设男女两校。男校取名“作新学堂”,寓意“今日新,明日新,日日新,作新民”的耶稣教义。当时学堂无明确学制,“课以英算文史及格致(相当于今之理化)诸科”。低年级(初一)除国语外,有英文、数学、圣经等;高年级(初三)学生英文加授《华英进阶》第五册,数学授以《形学》及《八线备旨》等。金华附近绅士及提倡维新人士纷纷送子女来校就读,该校“遂成为浙中讲求新学唯一之学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科举制度,学制渐臻完善。民国8年(1917年)改“作新中学堂为“金华县私立作新中学”,四年毕业即可报考大学,比现今学制还短。直至民国14年(1925年),旧学制结束,学校确定为三年制初级中学。

  1937年抗战爆发,敌机相继轰炸金华城,作新中学迁至汤溪洋埠上课。1942年5月,金华沦陷,学校被追遣散停办。

  1946年2月复校,校址仍设芝麻山头,校务与成美女中合署两块校牌,一个班子。其校歌唱:根源同一脉,何一分彼此,愿从兹努力,开学府光荣。


微信图片_20190115160241.jpg

作新中学教学楼


  同年9月,设作新中学分部,地址在雅塘街避圣巷。1949年9月,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校务与成美女中分开,各自独立。1950年1月,作新与成美合并,称新成初中,校址设在天长巷原成美女中所在地。1953年改私立为公立学校,称金华县初中。1954年改称金华一初。“文革”中因有“帝国主义传教背景”,革命风暴,摧枯拉朽,更名为反帝中学。至1971年定名为金华第五中学。2004年8月,学校由天长巷整体南迁至八一南街301号原金华一中校址,开启了新征程。有道是:百年校史传佳话,呕心沥血育新苗,芬芳桃李满天下。

  原作新中学有过严世松、楼金、肖慎德等知名校长和教务主任,杰出校友有傅东华、陈德清、方豪、陈炳根、汪根年、刘冠雄、单永航、杜自弘、葛政、沈莉珠、唐林华、吴根土、倪缪根、方金炉、胡丰等等,群星闪烁、人才辈出。现任校长张震雷将“作新成美”确定为金华五中的新校训,把“作教育之新,成师生之美”确定为该校今后的办学理念,实在是继承传统的高明决策。

  家父李吉皆曾于民国初期(1919—1922年)在作新学堂当过教师,任教国语和数学,为师十分严厉,他性情孤傲,表情严肃,学生大多对他敬而远之,甚至害怕。他有很深的国学功底,对自然科学也很推崇。但教法陈旧,坚守一言堂的信条。他的所作所为阻碍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和自由健康的成长。但话说回来,家父为师,永远遵循着“严格与宽容皆为美德”的教育理念,备课一丝不苟,写字毕恭毕正,上课聚精会神,力求“讲准、讲对、教懂、教会”,这总算认真负责的吧。像家父这样一位高学历的老旧知识分子居然能在相隔几十年后的1953年独自在城区四牌楼一条弄堂里办高小补习班,任全科教师,第二年全班50名学生有45名考上了初中,实在了不起,其中就有55岁时成为语文特级教师的俞雅琳。很遗憾的是在作新成美两校的旧档案中已找不到家父的名字了。


微信图片_20190115160242.jpg

  我同父异母的二哥李炎,当年就是家父的学生,并毕业于作新中学。后来在金中读高中时遇上了金华沦陷,逃难在乡村各地,不幸身患肺疾而身亡,年仅20虚岁,临终前连想吃几颗花生米都未能如愿。

  作新初创时为教会学校,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随着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学校也曾播下过革命的火种。

  1947年2月,中共闽淅赣地委城工部派地下党人鲍良玉前来金华,落足作新,任动植物教师,负责做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他联系一些进步师生,如陈德清、张光等,经常与他们接触谈心,讲解放战争形势。晚上,常给一些倾向进步的学生介绍红色书刊。当年年底,鲍良玉的举动被校方察觉欲解聘他。他主动撤离学校,而由他播下的革命火种却没有熄灭。

  1948年底,中共地下的外围组织金中大众读书会,开始在作新中学物色并发展进步学生。首先参加的是季允中。1949年上半年,作新中学的读书会已发展到6人并成立了小组。在地下党领导下,学习和宣传革命理论和党的政策。


微信图片_20190115160244.jpg

  1949年2月,鲍良玉化名林山,再度来到金华,在新成立的丽泽中学任教。他的主要任务是做地下统战与策反工作。他经常秘密来作新,在师生中宣讲解放战争形势。金华解放前一个月,解放军就要进入浙江的消息传到学校,不少师生为此欢欣鼓舞。4月底,金华城内反动当局面临崩溃,作新大多数师生不听国民党的造谣和煽动,临变不乱,坚持上课。

  解放前一天晚上,陈德清住进学校,亲自带领部分男女学生巡逻守夜,护卫作新。在整个解放过程中,学校财产没有丝毫损失。5月7日凌晨,枪声大作,人民解放军攻克金华。待枪声停止,作新中学部分师生约五六十人自发大胆地走上街头,热情鼓掌欢迎浩浩荡荡进入金华城的解放军。从此,学校获得了新生。

  解放月余,1949年6月18日,作新教师毕卫华、张树英、王云苏、工友邵阿根及学生童聚宝、金兆连、吴宗英等8人,进入人民解放军军政干校,直接投身革命。

  1950年1月,在校董会董事长徐君赐主持下,将作新、成美两校合并,取名新成中学。

  来源:李元《老金华的记忆 老学堂》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