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金华频道 > 2016生活 正文

同心共筑都市梦

2016-12-28 21:42:05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首页 > 金华 > 同心共筑都市梦

 

同心共筑都市梦

2016-12-28 17:40

夜晚的金华车水马龙 葛跃进 摄

“全面小康、浙中崛起”,上周召开的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立足新坐标,指明新航向。前天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将金义都市区经济列入全省第一方阵谋划,寄予厚望。

金华怎么干?今天,金义东轨道交通项目开工的礼炮作出响亮的回答: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大事要事,集中力量一件一件地干,积小胜为大胜。

1公里,只占整个项目的1%,列车驶过只需30秒。但它意味着,共建金华的坚实脚步稳稳地踏在了金华大地上,金华人民的都市梦想照进了现实。包括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在内的三条廊道建设,将贯通金义都市区的气脉,激发浙中崛起的无限能量。

我们寄望:三条廊道建成之日,正是浙中崛起之时。

同为八婺赤子 同怀都市梦想

“‘散’是金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破解之道在共建共融共享共赢。”

过去的30多年,金华无愧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兰溪纺织、永康五金、浦江水晶、义乌小商品、东阳木雕和影视文化……全市各地各展所长,也打着县域经济的深刻烙印。但是,在县域经济走向顶峰之时,都市区经济的浪潮迎面而来。

单打独斗成不了真英雄,合作才能共赢,合力才能共强,县域经济必须加快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有言在先”,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金华列入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进行重点培育,“城市群”“都市区”成为历届市委发展方略中的关键词。

发展的大逻辑越来越清晰,时代的大趋势浪潮滚滚。“‘散’是金华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今年2月召开的市委第149次常委会上,市委书记赵光君一语道破金华发展的软肋。如何开创金华发展的新时代?从市委常委会提出“走在前列、共建金华”要求,到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就此作出决定,再到此次市委全会提出五大实招特别是建设三条廊道,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战略举措。

人之脏腑肢体气血通畅有赖于经络相连,突破县域疆界壁垒,首在交通,首选快速公共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工程自然成了加快形成都市区发展新格局的先手棋。

这是上下同欲的深谋远虑。省委书记夏宝龙曾指出,要充分认识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像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这样的重大项目要抓紧谋划推进。听说项目即将开工,他又欣然批示,从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以大交通建设引领浙中发展新未来,为补齐我省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供示范”的殷切期望。代省长车俊说,这个大项目非常值得去做,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要求。赵光君说,这是共建金华的战略性、标志性的工程,也是检验金华干部干事水平的标志性工程,不仅要干,更要干好、干漂亮。市长暨军民则带领干部外出考察,深入一线指挥谋划。

这是高度一致的业界共识。都市区发展要告别“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必然依靠交通连结区内各个经济板块、实现同城概念,有朝一日还可能与周边地区并网相连,新时代交通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有专家甚至表述得更加直接:没有轨道交通的都市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区。

这也是沉甸甸的民生期盼。一条城际公交线路让兰溪市民到金华就医、购物变得便捷,“801”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高频词。一位东阳市民中饭后任性地驱车到金华市区的万达广场喝了杯“星巴克”。自从有了金华要建轻轨的消息,尤其是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后,每当金义东轨道交通建设一有“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一场坐着轻轨去义乌购物、去横店探星的畅想。

今天,轨道交通终于来了,我们的现代都市梦近了。

共谋崛起大招 共建三条廊道

“城市发展不能‘翻烧饼’,谋划未来不能 ‘差一口气’,历史会证明科学决策的价值。”

任何梦想变成现实,靠的都是大胆实干。如何从“散”到“聚”、从县域经济到都市区经济、从独领风骚的一骑绝尘到顾盼生辉的《八骏图》,考验着发展谋划者的定力和智慧。市委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擘画出综合交通廊道、金义科创廊道、浙中生态廊道这三条通向都市梦的“阳关大道”。

综合交通廊道,是指沿都市区“同心圆”布局建设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两个闭合圈。这个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的“同心圆”,涉及5个县(市、区)47个乡镇街道,闭合交通圈将加速生产要素流动,圈内每个节点的未来都让人充满想象。

金义科创廊道,是指金华、义乌城区之间的狭长地带。这里集聚着全市约50%的GDP、43%的人口,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的优质资源。这一都市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主平台,将突出科技创新引领,集聚更多高端要素、发展中高端产业,打造成金义黄金主轴。

浙中生态廊道,是在东起磐安、西至兰溪,贯穿我市全域的380公里廊道内,以“美丽城防”建设为抓手,推进金华江流域治理,撬动全域美丽产业发展,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大招有大招的韬略。三条廊道解决的绝非单纯的交通、科技、生态问题,而是整体性、系统性的综合工程。综合交通廊道将通过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优化都市区结构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沿线综合开发;金义科创走廊将以科技高地、产业高地的优势,形成紧密的创新共同体,代表未来城市发展和先进生产力水平;浙中生态廊道则集水利、交通、城建于一体,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它们既是重大投资项目,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经济产业带。

大招有大招的气魄。综合交通廊道中的金义东轨道交通项目是我市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拉动的投资数额更加可观。“美丽城防”建设仅市区“三江十四库”、34.8公里河道提档改造就需投资220亿元,全市工程或将拉动投资上千亿元。

大招需要大招的格局。金义都市区之“金义”,不是金华、义乌的简称,“八婺”更接近这个名词的含义。三条廊道,横跨金华市域,县县有份。既然县县有份,就必须强化“利益共同体”意识,要聚合不要藩篱,要竞合不要内耗,要融合不要拼盘,唯有以“金华人一家亲”的开放包容大气姿态,才能迈入现代化都市区的门槛。

发展巨笔的宏阔气象让人振奋,可能也会让一些人费解。比如,有人会问,金华是否到了动用那么多土地、投入那么多资金大干轨道交通的时候?建设轨道交通,时代在召唤,全省有规划,金华有基础。在都市区轨道交通建设上升期,我们如果无动于衷,不仅影响未来出行,更将贻误发展时机。环顾国内城市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差一口气”的案例。因为满足现状、因为一时困难,于是放弃长远谋划,落后发展潮流一步,没过几年又得“翻烧饼”,为弥补失误支付高昂成本。金华近年的发展史上,我们也曾听到过诸如“城市框架拉得太大”“某某工程太超前了”之类的杂音。如今,这些“聒噪”声已经止息,多少人为当年的决策感到庆幸。

趋势清晰可辨,未来近在眼前。我们就是要勇立潮头,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坚定信念、谋定后动,充满信心地把那口气提上去,把认准的事干下去,干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金华繁忙交通 许永昌 摄

一旦认准目标 一天也不耽搁

“干事创业,急不得也慢不得。急不得,就是抓发展必须清醒理性;慢不得,就是确定目标就要一天也不耽搁地拼命干。”

干事创业充满艰辛,拓荒之旅难上加难。

轨道交通对金华来说就是头一遭,投资规模空前、建设里程空前、施工难度空前、复杂程度空前,技术力量几乎没有储备。但是,凡事就怕认真。人们很难想象,在奠基的第一锹泥土洒落之前,建设者们已经攻克了多少难关。从5月31日成立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到拿到可研报告批复,金华只用了5个多月时间,这创造了令业界咋舌的新纪录,再次展现金华干部的铁军风范。

纪录背后是自上而上的强力推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密切关注着工程进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轨道交通建设,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听取工作汇报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沿线政府同心同欲,30余次面对面的对接中,“共”始终是鲜明的基调。

纪录背后是只争朝夕的昂扬状态。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自不待言,20多个市级部门单位“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到指挥部开展50余次对接,各部门与设计单位的对接讨论超过百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金华推行并联工作法跑步前进之时,省级部门热情支持、鼎力相助。“不破法规破常规”为“超车”开启了“绿色通道”。

纪录背后是借智借力的工作艺术。没有力量储备,不能没有对工程质量的完美追求,确定的工程建设单位具备业界一流水准,一批国内轨道交通知名专家被聘为政府顾问,严格的专家咨询决策机制牢牢把住技术关口;没有建设经验,那就放下身段,他们多次前往轨道交通运营成熟的城市学习,还与宁波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建立了紧密襄助关系,该公司高层多次来金把脉,技术骨干驻点支援。

在崛起的道路上,有我们难以预见的沟壑坡坎,但金华干部一再用发展的新速度告诉我们,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从金义综保区的报批建设验收,到各大重点区块的征迁规划开发;从重点项目的签约建设投产,到此次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良好开局,他们一次次把不可能化为可能,把高难度变成新速度。

新的发展离不开新领域的拓展,新的征途少不了新的挑战。就像老农懂得如何在新地上里取得收成,就像淘金者深谙如何在陌生之地掘出真金,一支“绝对忠诚、勇立潮头、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金华铁军是我们回答好“全面小康、浙中崛起”这道时代考题的最坚强保证。

我们期待,都市梦圆、浙中崛起的那一天!历史铭记,我们为圆梦而奋斗的每一天!

(据金华日报)

编辑: 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