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文史记忆 | 英大十年知几许(中)

2018-12-11 17:19:31    来源: 浙江在线   特约作者 李元

微信图片_20181211171745.jpg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2月11日讯(浙江在线 特约作者 李元)  “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市方志办、市文物局、市档案局、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报全媒体中心、金华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之声共同推出“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英士大学是金华第一所现代大学,初创于1938年11月,初名为“浙江省立战时大学”,在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领导下筹办。该校在战火中诞生,在炮声中迁徙,历经松阳、丽水、云和、泰顺、永嘉办学,最后在金华定格。

微信图片_20181211171749.png

  蒋风曾因上述活动被国民党当局怀疑是共产党,上了“黑名单”:一次是绝密电报:“查金华乱党分子蒋风还在纠集余党,组织大江通讯社,进行学校活动,请严密注意。”另一次是在一份《国立英士大学共党嫌疑分子名单》中有如此描述:“蒋风,高个子,戴深度近视眼镜,民盟情报员,大江通讯社记者。”这份黑名单的信息有误,蒋风并非民盟成员,他加入的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9年8月,英士大学被解散,是因为当时绝大部分学生纷纷参军参干,生源不足。

  蒋风老师一生光明磊落,追求进步。他由农业经济专业转行于儿童文学专业,正如比他大四岁的吴畏从法律专业转向于统战事业,既是个人喜好所至,更是服从党和人民的意愿。而英大的经历,皆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英士大学前后办学11年(1938—1949),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颠沛流离中坚守,在艰难困苦中生存,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浙江省。英大坚持在抗战前哨办学,让大量来自沦陷区的学生有书可读,这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象征,大大增强了国人抗战的信心,很能体现英大的气节和风骨,充分显示出中华文脉的传承和延续,实在难能可贵。

  命运多舛的英士大学在1949年5月金华解放后被解散停办。在校学生除参军参干外,大多并入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以英大工学院为班底,成为天津大学这所百年名校重建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181211171752.jpg

  当年有人说英大撤销是因其校名不好,这完全是荒谬之词。陈英士先生(1878—1916),又名陈其美,浙江湖州人,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志士,同盟会元老,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曾参与推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仪式。袁世凯上台后,他追随孙中山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革命,曾策划过一系列讨袁军事行动。1916年5月18日,他在上海法租界被袁世凯的刺客所杀。孙中山听闻噩耗大为悲恸,为其请国葬、写祭文,称其为“革命首功之臣”,“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其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称其反共反动,实乃无稽之谈!好在历史自有公论:民国7年(1918年),省政府在湖州南郊岘山东麓为陈英士建了陵墓,此后几十年间一直有陈英士后人及民众前往祭扫。后来此墓曾遭严重破坏,至1998年得以重建,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英士大学的三角形校徽图案就是取样于陈英士横刀立马展英姿的铜像,其上方有“国立英士大学”字样。

  英士大学一直没有固定校舍,这在战争年代自然无可企求。即便定位在金华,校舍也不集中,而是分散在八咏楼后、鼓楼里旧府学、净渠头丽正书院、东市街高山头旧监狱、塔下寺蒋氏宗祠等处,其图书馆设在酒坊巷旧29号,至今还存有藏书印章。为了让英大在金华安家,金华几乎贡献了全部最好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均为临时性安置点,新校址则选定在芙蓉峰麓(俗称尖峰山)的今浙师大校园内。由于内战爆发,建校经费被挪作他用,关于英士大学新校址的美好蓝图最终没能变为现实,令人惋惜。

  英士大学为何选择金华落户?浙师大历史系硕导龚剑锋研究认为,金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仅是浙江的中心,更是闽浙赣皖四省的区域中心;另一方面,这与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张教育资源均衡的“分区大学制”这一理念有关,不把所有国立大学都办在大城市。于是,英大最终选择了金华。


微信图片_20181211171754.jpg

  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于英士大学非常重视。浙大校长在《竺可桢日记》中提到了英大,大意是:国民政府对英士大学的经费支持,就连浙大都远远比不上。

  英士大学在金华时,无论是学院、专业设置还是师资力量,都可媲美浙江大学。历史学家何炳松曾任英大校长,画家潘天寿、医学家王季午、楚辞学家姜亮夫、音乐家程懋筠,都曾在国立英士大学任教。

  英士大学人才辈出,短短10年间,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四位两院院士。矿物加工学专家陈清如,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刘大钧,数学家王元,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均先后在英士大学求学攻读或当过助教。

  数学家王元在《大学生涯追忆》一文中写道:“1948年秋,我进入位于浙江省金华的英士大学数学系,弟弟王克进了物理系。离开南京,到了乡村式的小城市金华,这是一个很清静的地方,除了读书与温习功课外,没有什么娱乐。天热时,可以去婺江游泳。我们的宿舍门口有一个粽子店,卖火腿粽子与豆沙粽子。我们常去光顾。”

  国立英士大学的历任校长分别是许绍棣、吴南轩、杜佐周、何炳松、周尚、杨公达、汤吉禾、邓传楷,以杜佐周任职时间最长。是杜佐周校长定下了“大刚中正”的四字校训。根据当时国民政府的决议,金华被确定为英士大学的永久校址。

  来源:《老金华的记忆老学堂》李元


编辑: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