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看八婺
金华市环保局

万国创业潮29丨和丹:架起中非文化交流桥梁

2018-12-05 20:47:48    来源: 浙江在线   义乌报道组 龚献明 记者 龚望平 杨晨

微信图片_20181205204604.jpg

和丹在桑给巴尔国际电影纪录片《我从非洲来》的首映仪式上。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12月5日讯(浙江在线 义乌报道组 龚献明 记者 龚望平 杨晨)  和丹很忙,她朋友圈每天更新的内容,几乎都是在不同的城市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从北京到海南、从中国到埃及、从沙姆沙伊到南京……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这位非洲姑娘一直在路上。
  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和丹已经是中非交流的民间使者。在受邀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演讲,深刻解读中国对非政策的同时,她还喜欢用镜头讲述中非友好的故事。
  非洲女博士,导演国内首部中非合拍纪录片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年吸引上千名非洲客商前来“淘金”。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跟踪两年多时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我从非洲来》,又名《非洲人在义乌》,便是非洲人在义乌的真实生活写照。
  在中非人文交流大背景下,该纪录片讲述了19名生活在义乌等地的非洲人故事。通过非洲人走进中国、融入中国,探寻从文化认同、文化共生到文化融合的历程,是国内首部由中非导演联合制作的纪录片。
  “在写有‘forever’的蛋糕上点燃6根蜡烛。非洲小伙把结婚礼物献给妻子并温柔地说‘感谢你一直陪我走到今天。’烛光中,中国姑娘微笑着打开了礼物,含情脉脉地望着丈夫说‘谢谢你为了我等待了这么久,我们好好过日子吧。’两个人笑着笑着,继而眼眶都湿润了……”
  这是《我从非洲来》第4集《中非跨国恋》中的一段画面。在这段跨国婚姻中,故事主角在女方家长并不支持的情况下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通过增进彼此了解来消除隔阂,最终得到了长辈认可。


微信图片_20181205204616.jpg

和丹在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发言


  爱情是浪漫而美好的,但美好的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有时还要经历暴风雨洗礼。“真实纪录非洲人在义乌的生活,这正是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之一。”和丹认为,人与人之间只要增进了解,是可以消除很多误会的。
  对于这部纪录片,和丹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是一部在中国摄制的纪录片,用中国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不管是语言还是影像。当然,这种方式非洲人也能接受。比如,片中所有的背景音乐、歌词都是由非洲人创作的。”
  和丹说,希望能通过真实的影像纪录,打破偏见,让非洲人更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更了解非洲。“不论什么肤色、来自哪个国家,大家都有梦想,有追求,都会经历一些波折,也都期待得到他人的理解。”
  纪录片《我从非洲来》之所以与其它影片“不一样”,因为它具有跟摄过程长、呈现形式客观、采访对象量多面广等特点,至今已获得中国网络影视最佳纪录片、第八届中国影视“学院奖”(教师组)等多项荣誉。
  非洲的“中国通”,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和丹十分喜爱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国名字叫“和丹”,便是受中国儒家学派关于和谐文化的影响。目前,她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导演这部纪录片,也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义乌精神”的认同。
  和丹祖籍索马里,在沙特阿拉伯出生并长大。2005年高中毕业后,她跟着在义乌做外贸生意的叔叔哈吉来到中国。苦学一年汉语后,她选择在浙江师范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她继续留校深造,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获优秀留学生奖学金。
  2006年1月,和丹第一次来到义乌。当时,叔叔在义乌兴中小区开办着一家外贸公司,经营日用品。每个假期,她都会到叔叔的公司实习,学做生意、帮叔叔起草合同等。
  “初来义乌,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来自索马里时,许多客人会问索马里在哪里?非洲女孩乘坐出租车时,不希望与拼载的乘客挨坐在一起,但很多出租车司机对非洲文化不甚了解,碰到有这种情况也不会及时提醒。可喜的是,随着交往的增多,大家对非洲的风土人情了解越来越多,现在坐车就不一样了。”和丹说。
  “义乌是一座创业城市,也是非洲客商在中国创业发展的好平台。义乌人不但有经商传统,而且非常包容,热情好客,所有到这里的外国人都十分和谐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刚来义乌时,有许多非洲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这么拼?白天在市场经商,晚上还要打理店面,有的人一天工作18个小时,周末也不休息。”和丹说,后来渐渐认识到了,义乌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正是缘自人民的勤劳,有一股拼搏的韧劲,这就是“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


微信图片_20181205204620.jpg

和丹作题为《影视传播与中非关系》的学术报告


  扎根中国13年,和丹成了非洲的“中国通”,成为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现在,我也经常不分昼夜工作,上课、写稿、拍片、参加学术研讨,周末也不休息,越来越像中国人了。”和丹不但喜欢看中国电视剧,喜欢唱中文歌曲,还积极参加全中文的辩论赛、演讲赛、主持人大赛等,她还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朗诵比赛第一名、CCTV“汉语桥”大赛银奖等荣誉。
  总统顾问,架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
  如果说,早期的和丹来中国留学主要还是想帮叔叔打理好在义乌的生意,但随着自身阅历、学识不断提高,和丹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发现有很多事情远比生意重要。于是,在2016年,和丹从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几家跨国企业、机构的高薪聘请,选择回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当一名普通老师。
  “我真心希望能够为促进中国和非洲互相了解、相互信任、共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作为以培养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人才为己任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它的广阔平台和资源优势能帮助我实现这些梦想。”和丹说,这些年她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这促使她一直在思索如何将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带回非洲,帮助家乡人民发展经济、减少贫困。
  2017年9月25日,索马里联邦政府正式聘任和丹为总统办公室中索投资与经济合作高级顾问。索马里的总统顾问不少,而和丹是其中惟一研究“中国经验”的顾问。担任总统顾问期间,她将向总统及其办公室就索马里国家发展、中国与索马里两国经贸合作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参考。
  中共十九大开启了中非关系的新时代,其中在人文领域、民间交往会进一步加深。“我的梦想就是架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从非洲来》广受好评,这坚定了和丹用镜头讲述好中非友好故事的信心。她说,《我从非洲来》只是开始,接下来还会用更广泛的国际视角,记录更多精彩的非洲故事。


编辑:金思成